• 首页
  • 就医指南
  • 新闻动态
  • 名医专家
  • 职工风采
  • 红十字医院
  • 文明创建
  • 健康宣教
  • 人事招聘
  • 科室介绍
  • 住培专栏

为了减轻患者病痛,王菊莉劳模创新工作室将护理服务拓展到百姓家

2023-02-09 13:40:04.0

       2003年参加抗击非典,驻守定点医院;2008年参与汶川抗震救灾,前往灾区地震伤员救治中心支援;2012年参加上海市第十五批赴滇服务接力活动项目,在云南文山进行为期半年的志愿工作;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赶赴武汉金银潭医院支援抗疫,坚守2个多月;2022年3月,参加青浦区首家方舱医院的抗疫,担任院感工作……

       工作24年,王菊莉几乎没有错过一次“公卫战役”,如今,她身边有了更多伙伴,她领衔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内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王菊莉用担当与奉献诠释着榜样的力量,和工作室的医护人员一起深入村居、社区,围绕呼吸慢病患者开展慢病管理、科普教育,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拓展到院外、下沉到基层、延伸到百姓家中。
       担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时,王菊莉注意到病房里一直有一批老年呼吸慢病患者“常客”,有些病人几乎每月都会来住几天。该怎样更好地服务这些病人,帮助他们减轻病痛呢?在医院的支持下,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成员不仅有呼吸专科的医生和护士,还有呼吸治疗师、物理治疗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及营养师的参与,能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身心护理服务。
       针对老年呼吸慢病患者,王菊莉带领大家开展各项工作,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呼吸慢病患者的健康指导和管理,让住院患者在出院后能及时获得疾病康复指导服务,从而提高患者,特别是老年慢病患者的依从性;在慢病患者失能方面,也进行了科研攻关,通过对慢阻肺患者的失能识别、评估,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制作了2套健康指导手册、一部肺康复运动视频,工作室成员近三年在国内外发表SCI、核心论文4篇,发明专利4项。
       在实际工作中,王菊莉发现一些病人在离开病房后又恢复了不良生活习惯,她与工作室团队成员又把目光对准了院外,进行呼吸慢病患者的全程管理模式的构建。工作室助力医联体建设,构建“医院—社区—家庭”的延续护理模式,组建了慢病管理的MDT团队,把呼吸慢病全程管理的工作涵盖到医院、社区和家庭三大块。
       在医院,王菊莉和她的伙伴侧重的是住院评估及治疗,在病房开展住院患者的座谈会,为患者演示康复运动方法,让患者们亲自动手、亲身感受,这样的康复锻炼活动,简单易学,容易上手,能让患者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指导患者健康行为建立。待病人出院后,工作室与社区基层医护人员的联动,开设各种培训活动,目前已培训13个社区服务中心、共计26次,服务医护人员520人次。
       最令大家欣喜的是,通过上门随访,有效避免了不少老病人病情的恶化。王菊莉兴奋地说,有一位反复住院的老慢支病人生活习惯一直不好,往往出院没几天就又发病,她和工作室的伙伴把他作为重点对象,多次到患者家中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指导,纠正患者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如今老先生病情已基本稳定,病人家属对此非常感谢。

       来源:劳动观察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地址 :上海市青浦区公园东路1158号,201700 联系电话:67009999、69719190 沪ICP备06051247号 沪卫(中医)网审〔2013〕第1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