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让“金标准”的含金量更高
2022-08-26 12:54:07.0
在这里,悄无声息,却关乎生死;在这里,平淡无奇,却举重若轻。钟南山院士说过,在一个大医院,病理科和病理科医生的水平,是这个医院医疗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诚如此,病理素来享有“临床医生的眼睛,临床诊断的金标准”的美誉。小编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访了病理科执行主任姚俊霞。
砥砺前行的病理科
约半个世纪前的1970年,医院有了病理检验项目,当时附属于检验科,工作人员2名,仅一间房、一台显微镜和一台切片机。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长和技术的更新迭代,1993年,病理科独立成科。依托中山病理科的优质资源,在谭云山和侯英勇两位教授的鼎力扶持下,病理科不断发展壮大取得长足进步。现拥有较多的一流设备;有人员共15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研究生4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9人;平均年龄为39岁,是一支年轻富有活力的团队。病理科已连续两届荣膺青浦区重点专科,“这是荣耀更是责任和承诺!”姚俊霞主任如是说。
“虽然说‘病理报告’四个字大家并不陌生,但其实很多人对病理科并不熟悉,常常把它混淆为检验科。”姚主任无奈地摇摇头,接着说:“病理科是负责利用各类手术上获取的组织或收集的脱落细胞来进行疾病诊断的科室,医学上把病理诊断作为最权威和最可靠的诊断。所以病理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需要很多的程序,你看我们的设备……”说起病理科的设备,姚主任如数家珍,有日本进口的OLYMPUS显微镜,德国LEICA五人共览显微镜;LEICA冰冻切片机、全自动脱水机、切片机、包埋机、染色机、封片机;优纳病理切片数字扫描仪,赛默飞PCR仪,高通量膜式细胞制片仪等。此外还有种类繁多品种齐全的检测试剂,保证疾病诊断需要。”
周女士年前单位体检发现右乳房有一个1厘米的肿块,外科医生查看影像检查报告后认为不能排除乳腺癌可能,建议手术。在手术中,为了更精确肿瘤切除范围,术中快速冰冻诊断是医生的一大“武器”。经过病理检测,周女士被确定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并非是恶性肿瘤,由此外科医生确定手术方式是肿块局部切除,周女士得以完美地保留乳房。
每一个病理诊断都决定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尤其是介于良恶性之间的肿瘤诊断,病理医生们就像法官,必须精准检查排查,每份报告都要精细厚实,生死攸关,容不得丝毫马虎。
内外兼修的病理人
总有患者来到医院做病理诊断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病理报告需要等那么多天?做B超立马就能出报告,做CT两小时也能出报告,怎么等个病理报告需要这么久呢?
其实病理检测不同于普通检验,整个过程需要10多道的步骤,近40道工序。术中,切下来的患病组织往往是一大块,比如肠道组织,需要整理剖开;肺组织,除了需要剖开、切开,还要固定,小标本3到8小时,大标本可能要8小时以上。但这仅仅是病理标本制作的开始,接下来是取材、脱水、制成切片,这每一步都环环相扣,层层把关,因此待结果出来基本需要4-5个工作日。
病理看似简单实则内涵无数。科里的技术员都有一手漂亮活,将小小的标本制成HE(苏木精 — 伊红染色法)玻片,染成红蓝两色,勾勒出无限的病理世界。病理医生则明察秋毫、抽丝剥茧且看镜下千秋。一张正确和规范的病理报告就是临床医生治疗的指明灯。而这张报告的背后则体现的是病理科医生良好的专业基础和临床知识,严格的病理工作培训和经验的积累。
姚主任坦言:“病理诊断风险大,病理医生培养周期长”。病理医生需要长时间坐得住,耐得住寂寞,低调内敛、踏踏实实,不敢有半点含糊。平时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看过上万张片子、融入临床才能淬炼成一名有发报告资质的病理医生。
既专又精的亚专科
为了使病理科得到更好地发展,科室组建完善学科框架设置,形成亚专科,将其做透做精。姚主任介绍说,现在病理科已形成细胞学、生殖泌尿系统、肝脏、呼吸、肾脏及骨髓等亚专科,为临床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其中,我科开展的肾脏穿刺病理诊断技术已成为全院及全区一张靓丽的名片。
小李的肾穿组织片让病理科的黄思念医生皱紧了眉头,难道遇上个罕见病?当然一切得靠证据说话。刚果红染色,阴性,不是淀粉样变;轻链重链无阳性,也非多发性骨髓瘤。她想起很多年前,导师派她去做油红O和苏丹3的场景,莫非就是传说中的脂蛋白肾病?最后染油红O阳性佐证了她的初步诊断!我国每年报道该病例仅10余例,属于罕见病例,自己从未亲眼见过,黄医生心里还是忐忑不安。她翻阅专业书籍,详览检验报告,请示科主任和中山教授的帮助,又加做了一个关键的指标apoE(载脂蛋白E),最后血apoE升高的结果终于证实了脂蛋白肾病的诊断。至此这例罕见病的诊断尘埃落地,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病理人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源于对专业的敬畏和工作的热爱之心。
临床的发展也促进了病理科亚专科的发展。姚主任说,每次临床提出要求,我们病理科就会想办法去尽量满足。这样,不但促进了临床发展,也促进了病理科的发展。最终服务好共同的对象——患者。
大势所趋的分子病理
分子病理学是现在非常流行的新的检测手段,属于基因检测概念,更多的关注预防体检,在肿瘤预防方面有重要作用。传统的恶性肿瘤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放化疗,且大多还是使用广谱药物来治疗,个体针对性低,也影响了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提高。近十几年来,精准医疗快速发展。精准的病理诊断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的判断肿瘤良恶性质、恶性肿瘤的分类和分级等;通过找到“靶标”,也就是癌细胞中特异的基因突变或基因组,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的靶向药物和用药剂量。这就赋予了病理新的内涵,让病理“金标准”含金量更高。
张老伯是一位肺癌晚期患者,刚来我院就诊时他脸部浮肿、不停的大口喘气、呼吸困难。他的情况非常糟糕,医生考虑是癌栓堵塞淋巴管,水肿压迫呼吸道导致低蛋白血症。从错综复杂的病情中,临床医生理出一条思路,决定尝试用靶向治疗。医生在经皮肺穿取得小组织后送病理检查,结果为肺浸润性腺癌,又进一步在病理科做了基因检测,并利用远程会诊平台,与中山医院病理科专家联网并给出意见,病理报告显示患者EGFR基因有突变,提示可以用相关的靶向药物治疗。整套病理检查前后只花了10天,全程在我院病理科完成,病人无需跑上海,省时省力。临床医生看到病理报告,积极和患者及家属沟通,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患者情况很快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患者和家属感激地说:“真没想到,不出青浦就能享受到大医院优质的医疗服务,真是太方便了!”
“没有准确的形态诊断和精准的分子病理检测,就不可能有精准的临床诊疗。病理诊断在现代医学中地位日益凸显,分子检测打开了病理工作的新世界,也为病理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更多的挑战。”姚主任如是说。
■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