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介绍:一种可调节防护服面部收口大小的装置
2023-09-12 10:14:44.0
1、专利名称:一种可调节防护服面部收口大小的装置
2、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3、专利号:ZL 2021 2 0513349.0
4、专利持有人:王融融
5、职务/职称: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6、科室:护理部
7、专利研发的背景情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原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具有普遍人群易感、传播快、传染性强的特点。医治和护理患有新冠肺炎导致肺炎的病人,需要医护人员在隔离病房穿着防护服进行工作。医护人员个体上的差异,使得防护服不能很好适合每个医护人员,尤其是医护人员的面部形状和大小不一,穿上防护服后,防护服的面部收口处往往紧贴、遮盖眼睛,阻挡视线,不利于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房后进行的治疗、护理操作;加之在隔离病房里穿着防护服进行治疗和护理操作,医护人员容易大量出汗,头部的汗液容易沿面部收口处,直接滴入眼睛而污染结膜,造成感染隐患。因此,需要解决上述的问题,有利于医护人员的工作和安全。
8、专利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防护服面部收口大小的装置,可调整和防护服面部收口处与眼睛的距离,使防护服穿着能够更加服帖,避免汗液经防护服内侧滴入眼睛,保障医护人员安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防护服面部收口大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服顶部设有圆形通道,圆形通道内设置收紧绳,所述收紧绳的外端设于圆形通道外由防护服穿戴者控制收紧。通过收紧绳可将头顶部多余的布料集中,减少布料与人体头顶间的空间,从而使防护服面部收口根据个体面部形状和大小调整到舒适。
具体实施如下图所示,由圆形通道1和收紧绳2组成。在防护服头部顶上缝有圆形通道1,通道中置于收紧绳2。
使用时,医护人员穿好防护服后,左右转头、低头、抬头等方式判断防护服面部收口是否影响视野、边缘是否直接接触眼周,或活动时有与眼周接触的隐患。若存在上述问题,则使用本装置,拉紧收紧绳2,将头顶部多余的布料集中,减少布料与人体头顶间的空间,使防护服面部收口和眼部处于舒适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果显著,有利于医护人员在隔离病房的工作和安全。
9、创新价值及应用领域:
该创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果显著,有利于医护人员在隔离病房的工作和安全。
应用于:
(1)医务人员、社会志愿者新冠肺炎采样时需穿着防护服的情境;
(2)其他任何需要穿着防护服的情境;
10、预期前景与效益:
目前我国乃至全世界仍处于新冠疫情阶段,本专利已经授权,可接受转化。防护服在医疗工作、社会大面积核酸筛查中大范围使用,有肉眼可见的良好使用前景。但在实际使用中,医务人员对目前防护服面部收口的意见较多,因此本专利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11、专利转让方式:面谈
12、专利持有人及其团队情况介绍:
王融融,女,副主任护师,现任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妇儿科科护士长。于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初期随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出发,支援武汉金银潭医院。在临床直接从事新冠病毒感染导致肺炎患者的直接护理任务,具有该类患者丰富护理经验。
徐梁,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医疗服务专委会副秘书长。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制已有20多年,主要工作是参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务人员的科研项目并将成果产业化。熟悉医疗器械的注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GMP),熟悉产品研发、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控制与保证等环节。曾先后注册了《自控式输注泵(镇痛泵)》、《多功能机械通气面罩》、《麻醉气体吸附器》等10多个医疗器械。
周锋,男,主任医师,现任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医务科主任。于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初期随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出发,支援武汉金银潭医院,参与新冠病毒感染导致肺炎患者的救治、诊疗工作,发表《A randomized trial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等多篇SCI论文。
13、效果图:
如有意向,请联系沈老师:021-69719190-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