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医科普】什么是胃肠道间质瘤
2024-03-14 15:15:02.0
间质瘤是什么?间质瘤是恶性肿瘤吗?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是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tumor, GIST)是来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由未分化或多潜能的梭形或上皮样细胞组成,属于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间质瘤可以发生在消化道从食道到肛门的任何部位,偶尔可原发于网膜、肠系膜和腹膜后,大部分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与肿瘤大小、发生部位、肿物与肠壁的关系以及肿瘤的良恶性有关。早期的GIST体积小,临床上基本无症状,往往在体检和其它手术时无意中发现。当GIST体积较大时,临床上常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间质瘤是一种交界性肿瘤,一般分为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大多数直径<2cm的胃肠道间质瘤或微小GIST(直径<1cm)被认为是良性肿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乎所有的GIST都会出现恶性行为,如体积变大、发生转移、术后复发等。因此,可以认为GIST是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其恶性潜能的高低由肿瘤大小、部位和病理结果来决定。
胃肠道间质瘤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初步诊断和评估病情,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超声内镜是目前诊断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常用方法,内镜下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进一步行免疫组化,是明确胃肠道间质瘤诊断的金标准。
胃肠道间质瘤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对于肿瘤较大、复发风险较高、无法手术切除或已有转移的GIST患者,医生还会建议在术后进行靶向药物治疗,以防止肿瘤复发。
胃肠道间质瘤尚没有明确的病因,也没有明确的预防方法,但是规律饮食、注意卫生、适当运动、不吃隔夜或腐败食物、定期体检是预防各种胃肠道疾病的方法。
■邢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