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腿”不要忽视,可能是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2024-12-06 14:03:23.0
10月28日,来自安徽的谭先生住进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血管外科的病房。在此之前,他的左下肢已肿胀半年多。起初,他并未在意,以为只是简单的静脉曲张。然而,随着症状的加剧,他开始感到疼痛和不适,生活质量大受影响。为了寻找更好的治疗,谭先生通过网络了解了血管外科的就医信息。经过综合考虑,他决定从就近的医院转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血管外科团队对谭先生的病情进行了充分评估,明确诊断谭先生是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这是一种罕见的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和酸胀等症状。它的发生通常与患者的遗传因素、长期站立、肥胖、妊娠等因素有关。手术是解决谭先生困扰的最佳方式,在充分沟通和告知下,谭先生决定在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手术治疗。10月29日上午,谭先生被推进手术室。一个小时后,血管外科李旭副主任医师和王晓俊主治医师成功为他解除了髂静脉压迫,恢复了下肢的正常血流。术后,谭先生在血管外科护理部的精心照料下,开始了康复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下肢肿胀逐渐减轻,疼痛症状也得到缓解,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血管外科专家提醒,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治疗需及早进行,以免延误病情。对于类似谭先生的症状,患者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血管外科专家介绍
范隆华副院长,主任医师,临床外科学博士,复旦大学外科学博士生导师,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上海青浦领军人才,青浦工匠。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2000年获复旦大学外科学博士学位。曾赴美国克利夫兰血管外科学习交流。长期致力于血管外科医教研一线,创建青浦中山医院血管外科,并带领成为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是上海市医务工会科技创新能手,有多项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并实现转化。在知名学科期刊上发表有影响力的论文,培育博士研究生7名和多名年轻医生成为学科栋梁。以患者为中心,擅长血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对疑难病症有独到见解。
刘坚军血管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医师,上海市医学会血管外科委员,主持上海市级课题《NOD2受体上调NF-κB信号通路加重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作用机制》,主持区级课题2项,参与省部级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在国内外Exp Cell Res、Acta Biochim Biophys Sin、Glycoconj J等杂志发表核心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医学著作1部。擅长各类周围血管疾病诊治,主要研究方向是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下肢静脉曲张以及静脉血栓等。
李旭副主任医师,上海市医学会血管外科青年委员,国际血管联盟(IUA)中国分部血管通路学组青委委员。擅长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血栓、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微创治疗;糖尿病足;透析通路的建立和维护。主持上海市市级课题2项,区级课题3项,发表SCI论文6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沈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