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2025-01-07 16:50:15.0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这首杜甫的《至后》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也是冬至游子怀乡的历史印证;庞籍的《记异》中云:“冬至子时阳已生,道随阳长物将萌。”这句诗描绘了冬至子时阳气初生,万物将开始生长的景象。所以,冬至的习俗其实是多样化的,不单单只有大家所熟悉的吃饺子的重要习俗。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历史上,人们为了计算冬至后春暖日期,而制作了一张图,简称为画九。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其中“九九消寒图”有三种图式,其分为文字、圆圈、梅花三种。不禁感慨于先辈们计算时间的智慧,让我们由衷的敬佩。
冬至以往最强的仪式感就是祭祖,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现今人们依然保留冬至祭祖的习俗,但已经简化为烧纸钱了。过去冬至祭祖时,供奉的祭物中最特殊的是鲢鱼,告慰祖先家门烟火连(鲢)绵不断的意思。
即使现在祭祖的方法已经简化,但是对于祭祖的重视程度并没有减弱。对于我们来说,祭祖不仅仅是怀念敬佩祖上,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向往的体现。
除此之外,在吃食方面,冬至也由很多丰富美味的事物。在冬至这天,南北方的吃食多有不同。许多地方都有他们特色的吃食。
在姑苏地区,人们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其次、南京人有“进九吃鸡”的习惯,对于他们来说,冬天是进补的好时节,所以冬至一定要喝一碗鸡汤来“补足身体”。除此之外,江苏各地还要吃“小葱烧豆腐”,因为有“小葱烧豆腐,一清二白”,有一种“逗富”、“长旺”的寓意。在宁波,番薯汤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所以冬至吃番薯,就好像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
在中国南方地区,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其寓意表达了冬至家庭和睦,团圆安康的意思。
在中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在这天吃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冬至的特色习俗不只只有以上这些,作为我国重要传统节气,我们应该更加深入了解其习俗来源和文化活动等等,可以使我们更加有意义地迎冬至。
■包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