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无止境,聚焦呼吸介入前沿议题 共促呼吸介入诊疗新进展——医院成功举办呼吸介入学组会议暨呼吸内镜系列培训班
2025-04-08 15:12:19.0
3月27日,由上海上交医学与健康促进中心主办,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介入学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共同协办的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介入学组会议暨呼吸内镜系列培训班在我院顺利举办。本次学术交流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筹办,会议汇聚了众多呼吸病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医疗技术人员共聚一堂,共同围绕介入呼吸病学的最新进展、技术创新及临床应用、临床科研等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会议由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的顾晔教授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副院长、呼吸病介入诊疗中心主任、上海呼吸内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孙加源教授,介绍了上海胸科医院呼吸介入专业发展历程,就如何提升临床诊治能力、如何结合介入技术和呼吸疾病开展有用的基础和转化研究等,分享其团队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杜春玲教授以《从GOLD更新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管理实践精准化变革》为题对GOLD2025进行深入解读,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疗、慢病管理、精准治疗决策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的顾晔教授则聚焦“机器人支气管镜应用进展”,在Ion支气管镜机器人的辅助下,医生可以通过操控台的滚轴精准控制导管的前进方向,实现毫米级的移动控制,从而进一步提高医生手术的精准度,大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同时又降低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帮助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恢复。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展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支气管镜在呼吸内镜介入诊疗的创新应用的体会。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的宋小莲教授针对“肺气肿介入呼吸治疗进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展示了气管镜下肺减容术(BLVR)技术的创新应用,详细介绍其团队在肺减容方面的临床研究成果,为慢阻肺、肺大疱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上海市东方医院的胥武剑教授就“什么是好的临床研究”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他强调好的临床研究应立足患者需求,针对诊疗中的关键问题提出创新解决方案,从科研设计、数据质量控制到伦理规范,以诸多案例深入地诠释了高质量临床研究的核心特征。
在讨论环节中,来自上海市公卫中心的吴庆国教授、上海东方医院刘庆华教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郭忠教授、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的黄洁教授、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的梅周芳教授等分别围绕呼吸介入技术的创新应用、呼吸介入诊疗的规范化操作培训、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基层医院推广难点、人工智能辅助可行性等议题展开对话、进行了热烈讨论,分别分享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见解,并呼吁建立区域性呼吸介入诊疗技术协作网络,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现场学术气氛浓厚。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参会者提供了多层次的学习与交流机会,会议内容充实、前沿性强,对介入呼吸病学的临床工作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推动了呼吸介入诊疗技术在基层医院的普及与提升。
■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