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高龄患者28分钟打通下肢“生命通道”
2025-09-12 14:29:56.0
8月15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血管外科刘坚军主任医师团队成功运用ClotTriever外周静脉取栓支架系统,为一名79岁高龄、合并多重基础疾病的高危患者实施“零溶栓”机械取栓术。仅28分钟便高效清除了亚急性血栓,术后24小时患者即能下床活动。此次手术案例是上海市首批采用此技术的临床实践案例。
病例特点:高龄合并症叠加,亚急性血栓成治疗难题
79岁刘老伯,不仅有10余年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更在10年前因左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接受过手术治疗,属于典型的“血栓高复发风险人群”。据术前超声检查显示,他的右下肢从腘静脉至股静脉全程闭塞,无血流信号,且血栓性质以亚急性为主——这一类型的血栓因形成时间较长、质地较硬,不仅对传统溶栓药物完全无效,采用常规抽吸术也难以彻底清除,是临床治疗中的“硬骨头”。
“患者年龄大、基础病多,若采用传统溶栓治疗,出血风险和肾损伤风险会显著升高;若选择常规机械抽吸,预估失血量较大,对老年患者的耐受度是极大考验。”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血管外科主任刘坚军在术前病例讨论中强调,该病例的核心挑战在于 “如何在规避风险的同时,高效清除顽固血栓”。
技术突破:ClotTriever五步取栓,28分钟实现血流重生
针对患者的复杂病情,刘坚军主任医师团队决定采用专为静脉血栓设计的ClotTriever系统——该系统对陈旧性血栓清除率远超传统技术。
手术全程按“定向取栓五步曲”精准推进
超声引导穿刺:在实时超声定位下,精准穿透患者全程闭塞的腘静脉,为取栓建立通路;
定向剿栓操作:团队通过5次精准角度调整(从12点方向依次调整至6点、3点、6点、12点),利用ClotTriever支架的贴壁设计,对亚急性血栓进行 “靶向捕捉”,首次取栓即取出大量质地坚硬的血栓;
血流复通验证:终末造影显示,患者原本闭塞的右下肢静脉管腔完全通畅,血流信号恢复正常;
血栓完整清除:术中取出的血栓经体外观察,呈现典型亚急性血栓形态,证实清除彻底;
高效安全收尾:整个支架操作过程仅耗时28分钟,手术全程64分钟,术中仅使用了40mg肝素,失血量仅40ml(约8茶匙),远低于传统手术标准。
学术支撑:全球数据背书,中国实践再添新证
此次手术成果与全球CLOUT研究数据高度契合:40ml的失血量恰好等于该研究的中位失血量,亚急性血栓的高效清除也与研究中组织学验证结果一致。
这一临床实践进一步证实了ClotTriever系统的安全性与普适性——该研究显示,其零瓣膜损伤率、98.6%无滤器操作率,以及对29%亚急性/慢性血栓患者超90%的清除率,为高危血栓患者提供了全新治疗选择。
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血管外科主任刘坚军结合临床经验总结了三大核心优势:一是“免溶栓” 设计破解了出血风险难题,让溶栓禁忌患者不再面临治疗禁区;二是“贴壁取栓”技术攻克了陈旧血栓清除难题,亚急性血栓清除率是传统技术的2倍以上;三是“极简操作”大幅缩短了手术时长,既降低了患者术中耐受压力,也减少了术者操作成本。
学科引领:打造静脉诊疗高地,让精准医疗惠及更多患者
“从血管通畅到生命通路,ClotTriever技术让静脉血栓治疗从‘限于急性’迈向了‘全周期取栓’。”
作为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血管外科长期致力于静脉疾病诊疗体系的创新与优化。此次引入的ClotTriever系统,不仅填补了沪上陈旧性血栓精准清除的技术空白,更通过建立“DVT 24小时快速通道”,将患者从穿刺到出院的时间压缩至72小时以内,复杂DVT救治成功率提升40%。
未来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血管外科将以此次手术突破为起点,进一步推进静脉疾病诊疗标准化建设,让更多碍于复杂高危因素和技术的高龄患者能及时享受到精准医疗的创新成果。
■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