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逆转:罕见病“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突围战告捷!
2025-09-12 14:51:00.0
六旬的董先生突发胸痛急诊,外院初诊显示感染与心肌缺血,常规用药治疗下仍未好转,又突发腰酸背痛、血红蛋白骤降、酱油色尿、急性肾功能不全等症状。来到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后,血液科抽丝剥茧追问病史,发现了溶血真相:一年前董先生发生过蚕豆诱发溶血病史。正当激素治疗初现曙光时,董先生的病情再度急转直下:血红蛋白暴跌至57g/L,肌酐飙升546μmol/L,种种指标都直接指向了生命威胁。血液科紧急请肾内科前来会诊,白寿军主任医师仔细了解了董先生的相关病史和检查报告后,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学术自信和对患者的责任与担当,给出了专业推论与建议:“他可能是很罕见的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转来肾内科进一步治疗。”
肾内科医师团队经过反复讨论,完善检查的同时先予以行DFPP联合CRRT治疗控制病情。治疗期间,董先生的炎症指标突然升高,凝血功能骤降,血红蛋白低至37g/L,病情再次危重。抗凝存在风险,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可能导致炎症控制不佳,治疗存在矛盾。白寿军主任医师顶住压力,在抗凝与出血、抗感染与免疫抑制的治疗矛盾中实时调整治疗方案,五天后,检查报告终于出来了,aHUS诊断明确!白寿军主任医师果断下达医嘱:“立刻阻断补体攻击!行依库珠单抗900mg拮抗C5补体联合血浆置换治疗!”
考虑到董先生血小板减少还合并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炎症指标很高,治疗期间可能存在出血及感染加重风险,肾内科白寿军主任医师团队严密监测炎症指标、凝血功能、便潜血等相关化验,关注患者病情变化。
伴随仪器昼夜不停的运转,董先生的血红蛋白与血小板稳步回升,肌酐从峰值下降72%。这场与罕见病的殊死搏斗,凭借多维诊断与靶向治疗创造了生命奇迹。
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对医护人员是极大的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发挥团队力量,就能创造生命的奇迹。”白寿军主任说。
关于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atypical haemolytic uraemic syndrome,aHUS)是一种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多器官损伤为特征的血栓性微血管病(TAM),肾脏受累最为显著。aHUS主要由补体旁路途径调控异常引起,触发因素包括感染、妊娠、手术等。补体抑制剂在aHUS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阻断补体系统的异常激活,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李泽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