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后的心理调适
2022-08-26 23:02:03.0
考试结束了,曾经被试卷和各种复习资料紧密排满的日子瞬间改变,巨大的压力一经释放出来后,心里会产生一种空虚感,茫然无措,心理、身体上都需要一个调适过程。其实,考后每个考生都在经历心理上变化,有的尽情放松和玩耍,有的深陷自责和迷茫。这一系列心理活动,都是所谓的“后中高考心理”。特别是考后两周,是心理问题高发期。
了解这段特殊时期的心理状态,帮助考生觉知自己当前的情绪和行为,从而减少考后心理问题的发生。
现象1:放纵型心理
大部分考生在考试结束后都会开始狂欢,聚餐、唱歌、打游戏,有的考生一睡好几天,有的一连玩几天几夜的网络游戏,有部分人甚至是黑白颠倒,白天补觉,晚上狂欢。甚至有些考生还就此染上一些不良习惯,严重的还会误入歧途。暑假的过度放松会造成跟不上开学后紧张的学习节奏。
应对贴士:好好休息为主,狂欢可以,但不宜过度。作为家长需要适当监管,用良好沟通的方式给一些建议,考得好的,家长要适度“泼冷水”,考得差的家长要起到引导作用,帮助考生思考未来方向。让孩子适当地放松,不要透支自己的健康。尤其是要提醒孩子如果到娱乐场所,要绷紧理智的弦,抵挡不良诱惑。
现象2:焦虑型心理
考后焦虑型心理也比较常见,许多考生在考后会出现患得患失的状况,尤其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的考生。他们往往期待值比较高,但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由于不确定性而变得焦虑。这种焦虑对于那些心理素质弱的考生,还会持续加重。比如有些学生会出现由焦虑到失眠,再从失眠到抑郁等。
应对贴士:家长要明白无论结果如何,已成定局,不要表现得太过于期待和看重成绩,否则会给孩子造成压力。
在等待成绩和录取结果的时候,孩子容易焦虑,家长要先处理孩子的情绪,多倾听他们的想法,如果孩子不愿意说,也可以让他们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达。
现象3:抑郁型心理
对于考试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一部分考生可能会陷入悲观绝望中,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有些还伴随出自怨自责,有的人甚至由于性格突变暴躁,让人觉得难以理喻,与家人争执中情绪一触即发。
应对贴士:作为家长,此时要平常心对待,不能责备孩子,以免让其压力更大。同时,不宜过度追问或者安慰考生,这样容易适得其反,让考生加深“考试失利”的印象,家长适当的“忽视”,反而有利于考生走出抑郁。还要设法转移注意力,通过运动、旅行、学习等充实自己的生活。如果长期抑郁得不到调节,一定要去看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现象4:迷茫型心理
许多考生从原来紧张的高考学习中一下子放松下来后,会出现一种虚无、无所适从的真空状态。仿佛一下子就失去了目标,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应对贴士:考生可以借这段时间进行一些新的规划,研究一下感兴趣的东西、运动等等。而家长也可以适当引导考生,树立新的目标,培养新的爱好。
总之,考试已经结束,成绩是文化水平、心理素质、临场发挥等因素的综合结果,不管最后结果如何,我们都要接受这一现实。
人生的经历绚丽多彩又充满变幻,而如此人生经历中永远需要的那就是心理的自我调试。
■ 蒋连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