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日历·世界肥胖防治日】长得胖=养得好?家长们,别再把婴儿肥当可爱啦~~
2022-08-23 00:33:25.0
在儿科内分泌专科门诊,经常能看到一些小胖墩,脖子腋下有一圈洗不掉的黑黑的东西,挺着将军肚,肚子上有难看的紫纹,还有的孩子6-7岁就出现性腺发育,OGTT试验胰岛素水平明显增高,这样的孩子正常么?
受传统观念影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部分年轻的爸爸妈妈,都希望把自己家的宝宝养的白白胖胖,认为孩子吃得越多,营养越好,自己的孩子就会长得快,长得高,长得好,“越胖说明宝贝越健康”,殊不知这是一种误区!营养过剩容易导致儿童肥胖,这些孩子可能出现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高尿酸血症、性早熟等疾病。有的家长会发现自己家的胖娃娃睡觉时会像大人一样打鼾,甚至出现睡眠时突然憋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还有的家长发现自家原来活泼好动的胖娃娃越长大变得越羞于见人,不爱说话了,甚至行动说话变得慢吞吞的,这些都是肥胖对儿童造成的影响。而且孩子小时候肥胖,极容易延续到成年后,可能会增加其他疾病的发病率。肥胖患者往往容易伴随性患有三高、心血管疾病等。所以说肥胖是一种疾病,而且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我国儿童肥胖率不断攀升,2014年主要大城市的0-7岁儿童肥胖率约为4.3%,7岁以上学龄儿童肥胖率约为16.4%,比1985年增加了15.3%。如不采取措施,预计2030年,我国18岁以下儿童肥胖人数或可超过5000万人。
那么肥胖有衡量指标吗?
以下是孩子理想体重的科学标准
1—6个月: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6
7—12个月:标准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5
1—6岁:标准体重(千克)=8+年龄×2
7—12岁:标准体重(千克)=(年龄X7-5)/2
计算标准:
根据公式:(实测体重/标准体重—1)×100%,如果超过了标准体重的10%,可以看做超重,一旦超过了20%,则属于肥胖。
儿童肥胖程度可分为三级
轻度肥胖:体重超过正常儿童标准体重20%—30%
中度肥胖:体重超过正常儿童标准体重30%—50%
重度肥胖:体重超过正常儿童标准体重50%以上
也可以用体块指数(BMI)通过查表来算算孩子是否出现了超重或者肥胖。BMI是指体重与身高的平方之比,当超过同年龄、同性别95百分位为肥胖症。
如果发现孩子体重超标了,首先要请专业的医生做评估,看孩子是单纯性肥胖,还是继发性肥胖。单纯性肥胖是指不伴有明显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所指的肥胖。如果是单纯性肥胖还需要评估孩子是否已经出现了肝功损害、高尿酸血症、胰岛素抵抗、骨龄提前等这些损害,并及时干预治疗。继发性肥胖是继发于各种内分泌代谢病和遗传综合征的肥胖患儿,如Prader-Will综合征、皮质醇增多症、甲减、肥胖生殖无能综合征等等。
如何预防孩子发展为小胖墩呢?
①培养孩子养成良好饮食习惯,营养均衡。从小培养孩子定时进餐,不要让孩子吃零食,鼓励按时吃正餐。控制含糖食物、膨化食品、高热量油炸食物的摄入。不吃早餐、早餐营养质量差也是造成肥胖的原因之一。
②增加运动,给孩子玩耍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孩子养成乐观情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有规律的作息时间等。
③拒绝滋补保健品,有些父母以为滋补保健品肯定可以帮助孩子生长发育,然而反受其害,不仅发生了肥胖,还出现了性早熟。
④儿童减肥最忌急于求成,儿童减肥应该称为体重控制,即肥胖儿童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保持身高的正常增长,体重不增加或缓慢增加,逐渐使体重与身高相适应,而不是盲目地减去体重,否则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⑤不建议儿童药物减肥。
(本文作者:儿科牛庆玲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