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直通车058|“心”若安好,健康少烦恼
2022-11-25 14:21:23.0
心脏是我们人体的“发动机”,生命动力和活力的启动者。如果把心脏比作一间屋子,屋里有门(瓣膜)、墙壁(心肌)、电路(传导系统),水管(心脏血管)等部件。冠心病就是供应心脏的血管—冠状动脉出现了狭窄或堵塞,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猝死。
哪些人容易患心血管疾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几乎所有的疾病都有病因或致病因素可循,心血管疾病的显著特征就是具有致病因素长期的累积效应。那么,哪些人容易患心血管疾病呢?通常用“危险因素”来预测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我们常说的“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就是目前公认的最常见、最主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另外,吸烟、肥胖、遗传因素等等,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什么是心律失常?
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可按其发作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两大类。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速、室性心动过速、房颤、房扑、室扑、室颤等。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窦缓、病窦综合征及各类传导阻滞等。
慢性心力衰竭的自我监测:慢性心衰患者需每天进行自我监测并认真记录,以便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
体重监测:如果3天内体重增加超过2公斤,或每天体重的增长达到1公斤以上,提示有液体潴留存在,需及时就诊。体重持续、快速地增长(每天 1 公斤)是心衰恶化的重要线索。
血压和心率监测:血压心率是反映心脏基本功能状态的指标,同时也能反应药物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心脏病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
高血压患者如何做好自我管理?
高血压是目前最常见的心血管流行性疾病,是危及我们健康的“无声的杀手”。高血压是遗传性疾病,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与生活习惯有相当大的关系。
预防和自我管理中需注意
①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清淡饮食,减少食盐的摄入量;控制体重,有证据表明,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是引起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规律生活,保持充足睡眠。
②定期测量血压,高血压患者至少每周测量2-3次,最好在清晨固定的时间内测量。测量前保持平静休息5-10分钟以上,可以在空腹、服药前测量,每次至少测2次,取平均值,最好做好记录。
③按时服用降压药。遵从医生建议,规则服药,不随意减量或停药。
④降压治疗和血压的管理是一个长期过程,偶尔的血压升高或波动不必过于焦虑,特别是老年人,要分析是不是生理学的血压升高还是一些急性病的应激或代偿反应。
⑤成人血压宜控制在140/90mmHg以内,但老年人血压不宜降得过低,收缩压可以控制在150mmHg左右。
高血脂患者如何做好自我管理?
血脂是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的总称。高脂血症俗称“高血脂”,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的一类疾病。高血脂是引起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预防和自我管理中需注意
合理饮食:日常饮食中多吃新鲜水果、粗粮等;多吃豆制品;多吃不饱和脂肪酸(鱼类、植物油等)。
适当运动:每周运动三至五次,每次时间半小时到一小时。可选择散步、慢跑、快走、打太极、游泳等,运动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贵在坚持。
戒烟限酒:酒精可转化为甘油三酯,使血脂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戒烟可降低心脏病的风险,还能降低肺部疾病和癌症的危险。
保持乐观:学会自我调节,建立积极进取、开朗的生活态度。
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同血脂成分的异常升高,需选择不同类型的调脂药物。对部分长期慢性病服药较多或潜在肝功能异常的患者还需定期检查肝功能。
健康直通车专家介绍
汪自龙 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内科教研室主任、介入中心副主任。中国医疗保健促进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分会上海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双心学组委员,中国冠脉介入沙龙会员,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特约编辑及审稿专家。擅长冠心病的介入诊疗及心血管急危重病的救治,对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诊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 2篇。曾荣获医院第三届“徐熙春医学奖”,入选上海市青浦区第四届学科带头人。
■汪自龙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