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呼吸内科成立于2010年10月,经过两轮区级重点专科建设,于2019年被上海市卫健委列为新一轮“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并于2020年12月顺利通过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认定评审。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64人,其中专科医师25人,护士37人,肺功能技师2人,呼吸治疗师2人。其中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名;复旦大学教授1名、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15名;住院医师1名;拥有硕、博士学位23名。呼吸科现设床位76张,包括2个普通病区、1个呼吸重症监护室、肺功能室、睡眠呼吸监测室和支气管镜室。呼吸科下设气道疾病和慢病管理学组、肺部感染学组、呼吸重症学组、呼吸介入学组、肺癌综合诊治学组、睡眠障碍诊治学组、肺血管疾病学组、间质性肺病学组等8个亚专科,常规开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床旁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检查、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经支气管镜取异物、支气管镜下氩等离子体治疗、虚拟支气管镜导航技术(VBN)联合鞘管引导气道内超声(EBUS-GS)诊断肺外周病变 、支气管球囊扩张术、B超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重症超声、肺功能检测、呼出气NO检测、气道高反应测定、睡眠呼吸监测等诊疗项目。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坚持把服务放在第一位,不断创新业务和技术,服务能级不断提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呼吸系统慢病方面不仅诊治规范,更是依托物联网实验室把这些疾病的规范管理延伸到社区和家庭;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为众多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明确了诊断;一系列呼吸内镜介入诊疗项目、内科胸腔镜检查保障了肺恶性肿瘤、肺部感染性疾病、间质性肺疾病、胸膜疾病的规范有效诊疗;呼吸重症监护室的设立为呼吸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了有力保障。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拥有上海市重点实验室:青浦云加端物联网实验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慢病管理上,依托物联网实验室,把规范的病人管理延伸到社区和家庭。近5年来成功申报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上海市卫健委市局级课题10余项。2018年成功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现了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国自然项目零突破。近3年来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Critical Care》等国际专业领域权威期刊发表SCI科研论文17余篇,高影响力论文(IF=20.768)2篇,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4篇,成功申报实用新型技术专利14项。呼吸科于2015年被上海市政府授予“上海市劳模集体”,青浦区“三八红旗集体”,杜春玲主任医师2015年被评为“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16年成功申报“上海市五一巾帼创新工作室”—杜春玲慢病管理创新工作室;2018年吴波副主任医师获青浦区“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9年吴超民主任医师获上海市卫生系统青年人才最高荣誉奖—上海市第十七届“银蛇奖”提名奖。
2020年1月24日,科室2名医生和3名护士组成的呼吸重症医疗团队作为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青浦医疗队队员,全国率先抵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负责金银潭北二楼医疗救治任务,团队以科学严谨的精神、顽强不屈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坚守67天,参与救治危重症患者90余人。在抗疫期间,科室呼吸团队更是领衔科研攻关,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发表新冠救治经验研究成果,首次揭示新冠肺炎ARDS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和激素在治疗中的作用,该成果一经发布便受国内外同行广泛关注,被列入“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同时还被WHO新冠诊疗指南引用,为全球抗击新冠肺炎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吴超民、周锋主任医师被上海市委、市政府授予“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王菊莉护士长获“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骨科
骨科有39名医生,其中主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15名,主治医师15名,住院医师3名。骨科是青浦区卫健委领先学科,科室现有创伤专科、脊柱科、关节科,手足外科和运动医学科五个亚专科;有三个病区,共有床位134张,年门急诊量19万,年手术总量近5000台。
创伤专科以诊治四肢骨关节创伤为主要临床任务和研究方向,担负着青浦乃至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多发、严重创伤抢救任务,年手术量达2000台以上。创伤骨科于2012年被评为上海市卫生重点专科。近年来学科规模逐渐扩大,医疗、科研、教学同步发展,学科医疗技术特色鲜明,在肢体严重创伤的急、危、重症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以四肢骨关节损伤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为技术特色,在严重骨与关节损伤的治疗、复杂骨盆髋臼骨折的治疗、四肢长干骨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综合治疗等疾病的诊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已开展四肢长干骨骨折的微创治疗技术、复杂关节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复杂肢体开放性损伤的分期治疗技术、复杂关节周围损伤的骨与韧带一期修复与重建技术、骨盆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包括累及肩胛盂的肩胛骨骨折、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肘关节恐怖三联征、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踝关节Pilon骨折、足部Lisfranc损伤的手术治疗,部分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创伤骨科不断走向专业化、微创化、个体化、精准化,学科注重将损伤控制理念、微创理念、计算机辅助骨科、加速康复外科等新理念应用于创伤骨科的诊疗中。开展老年髋部骨折的研究,建立了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大大缩短了患者术前等待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很大程度提高了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脊柱专科是骨科的重要亚专科之一,开展脊柱外科临床诊疗工作十余年。年完成脊柱手术逾600例,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脊柱骨折脱位、脊髓损伤、脊柱侧弯、脊柱肿瘤等疾病,手术效果达到本市同级别医院先进水平。脊柱专科目前已经构建完善的人才梯队,其中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3名,多人赴国内外知名医学中心交流学习。目前脊柱外科拥有脊柱专用可透视手术床、术中C臂及G臂X线机、冷光源头灯、高速磨钻、显微外科器械、脊柱内镜以及脊柱微创通道等先进手术器械,有力保障了各类脊柱疾患手术的成功开展。针对脊柱外科疾病特点,专科制定了严格而详尽的围手术期规范化诊治流程,比对国家相关疾病诊疗指南制定了严格的术前检查、多科室风险评估、个性化手术方案研讨制定、严密术后护理及康复的一系列手术治疗流程,最大程度的降低手术相关风险,确保手术疗效。
脊柱科特色诊疗: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手术、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或后纵韧带钙化的颈后路椎板开门成形术、脊柱侧弯、各类脊柱微创技术(微创椎间盘镜、小切口腰椎后路手术、微创下椎体成形术及椎间孔镜下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手术)、各种原因导致的重度脊柱畸形及重度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手术治疗。
关节专科有完善的人才梯队,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3名。以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髋关节置换术为重点,近几年开展髋、膝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等疾病的诊治和人工关节置换,人工髋膝关节翻修手术。在老年关节置换手术围手术期处理及微创化治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关节置换百岁左右高龄患者达数十例,年手术量达100多台。
运动医学科成立于2021年6月,有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已开展手术包括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半月板缝合、前交叉韧带重建、软骨下成形术,髌骨脱位、腘窝囊肿切除,肩袖损伤,长头肌腱损伤重建及修复,年手术量近300台。
手足外科成立于2021年1月,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其中博士学位1名,硕士学位3名。随着本区工业化的升级以及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手足外科目前各类急诊和择期手术年完成量逾600台,已经广泛开展了断指再植、肌腱神经的修复重建,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周围神经病变修复等一系列专科手术,并联合康复科对手足外伤的术后康复制定系统的治疗方案,初步制定了手足外伤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疗效果达到本市同级别医院先进水平。手足外科成立以来,开展断指再植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方面的院级新技术研究2项,多人次参加显微及修复重建专业学术会议,不定期邀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专家学术指导,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了亚专科的个体化及精准化发展。
血管外科
血管外科是上海市重点重点学科,现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2名。
目前血管外科以静脉疾病为特色,开展了静脉曲张各类主流微创治疗方法,如激光闭合术、射频闭合术、硬化剂闭合术等,每年开展各类静脉曲张微创手术600余例。同时开展其他静脉疾病的先进治疗方法,如深静脉血栓的滤器植入及溶栓吸栓治疗,髂静脉的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2017年成为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静脉外科中心,2018年成为下肢静脉疾病微创技术培训基地。2019年成立静脉曲张亚专科。
除静脉疾病外,我院血管外科也开展各类动脉疾病的诊治,如颈动脉狭窄的内膜剥脱手术及颈动脉狭窄的支架植入术,肾动脉狭窄的支架植入,外周动脉疾病的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治疗,下肢血管病的杂交手术及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的腔内隔绝术。每年开展各类动脉疾病手术300余例,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为患者解除病痛,获得了很好的口碑。2019年我院血管外科成为上海市重点专科。
科研方面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上海市卫生局基金课题3项,青浦区科委课题4项,青浦区卫生局课题3项,院级课题2项,发表SCI论文十余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十余项。
科室今后的目标在依托上海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及管理优势的前提下,建立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高水平的血管外科专业,培养更多的血管外科专业人才,不仅要巩固血管外科原有的优势项目,提高常见病的医疗及服务质量,更要不断开展血管外科的新技术、新项目,努力打造上海地区有知名度的静脉外科医疗中心,更好地为青浦本地及周边地区包括长三角地区的老百姓服务。
肾内科
肾内科创建于1998年,本学科建设管理组织完善,是医院“六个中心”之一、上海市临床医学重点专科。现有医护技人员75名,其中医师22名,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1名,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17名,复旦大学硕士生导师1名。科室开放床位40张,下设面积2200平方米血液净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拥有100余台各类血液净化机,2台自动化腹膜透析机,2台CRRT机、1台可以开展双重血浆置换和免疫吸附的多功能血液净化机;年出院病人1800 余例次,年经皮肾穿刺活检150 余例,年门诊病人60000余次,长期血透病人480余人,年血液净化70000人次,长期随访腹透病人130余人;科室还拥有Pro.MagTMUltra肾活检枪1把、西门子彩超机1台、日本进口奥林巴斯相差显微镜1台。近5年来,获上海自然基金等各类课题10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中华肾脏病杂志7篇,中华糖尿病杂志1篇,中华风湿病杂志1篇,SCI论文20篇。科室获“上海市巾帼文明岗”等多项荣誉。
科室开展的特色技术/项目:1、大数据下慢性肾脏病的管理:依托中山医院、联合社区对青浦区慢性肾脏病患者长期管理;2、双重血浆置换/免疫吸附+激素+免疫抑制联合疗法在重症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每年成功治愈20余例危重疑难少见疾病,如重症狼疮性肾炎、重症ANCA相关性血管炎、多发性骨髓瘤病并发高球蛋白血症、冷球蛋白血症和TTP等;3、基于PLA2R抗体滴度为基础的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诊断及治疗;4、独立开展肾脏病理技术:在B超引导下行肾穿刺活检150余例/年,开展荧光和光镜病理检查,诊断了脂蛋白肾病、POEMS、PSS合并抗GBM、原发性肾淀粉样变、管型肾病、IgG4相关肾病、狼疮性肾炎、干燥综合征、膜性肾病和IgA肾病等。
急诊科
重症医学科有医生22名,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1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8人,在读硕士研究生7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通过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5C资质培训合格15人;通过上海市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合格医师7人,获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教师资质证书1人。
科室自创建上海市市级医学重点专科以来,年急诊量逐年递增,2020年急诊量近36万人次,年抢救重症患者5000余人次,留观诊治6000余人次,监护救治近2000人次。科室独立开展的技术项目包括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的监护救治;高血压急症、心力衰竭的救治;呼吸衰竭、重症哮喘、咯血的救治;脑血管意外的救治;急腹症、各种中毒、中暑、休克、多发伤的救治以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救治等。开展有创导管留置、气管插管、电击除颤、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床旁血液净化、床旁超声监测等技术。发展中凝练科室研究方向,结合本地区常见、多发急危重症,重点发展创伤、卒中、胸痛等危重病抢救和监护救治,并通过临床和科研、教学三方面积极完善危重病亚专科建设。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有效缩短了医院作为区域性三级龙头医院与社区基地医院的急救半径,加强了本地区急救医疗网络建设,为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工作的安全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提高了急诊资源的高效利用。
科室获2012-2014年青浦区重点学科、2015-2018年区领先学科、2013-2015年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A类,2015-2018年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A类,2019-2021年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2012年—至今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师培训基地,2015年—至今上海市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6年—至今上海市急诊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7年—至今上海市急诊急救护士实训基地,2020年国家级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荣获2015年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先进集体、2016年上海市卫生系统青年文明号;2018年上海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科室目前在研市、区级科研项目18项,已取得科研成果6项、专利7项,上海市中西医结合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科研项目及成果均围绕本地区常见、多发急危重症病种,开展基础和临床防治研究工作。
药剂科
药剂科现有在职药学人员60名,其中主任药师2名,副主任药师9名,主管药师32名。学历层次为硕士研究生11名,本科45名,本科以上学历占在职人员的93.33%,硕(博)士研究生占在职人员的18.33%。
药剂科主要负责全院的药品供应与调剂、药事管理、临床药学、药学教育与科研及临床用药合理性监测与指导等工作。科室设有门诊药房、急诊药房、传染科药房、发热门诊药房、儿科药房和门急诊输液中心(OUIVA)、住院药房及手术药房、中药房及中药库、西药库房、住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PIVAS)、临床药学室及药学情报室、审方中心、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及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药房、医学伦理办公室、药理学教研室、药理实验室(筹)、临床药学工作室及上海市社区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等多个部门。
药剂科在科主任吕迁洲教授指导与带领下,导入先进科学管理理念,并结合药剂科原有管理模式,逐步调整人员、室组及布局结构,形成了医院药品供应管理、药事管理和药学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这一管理模式在医院“创三”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近年来,药剂科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以及各部门相互配合的方式来协定各部门的药品供应目录,形成以医院药品“三级”管理目标为中心的、上下左右紧密衔接和协调一致的目标体系。同时,对各相关部门药品的流通、使用及库存环节实施全程化、逐级化、动态化和数据化管理,全科实行药品实库存管理,避免了药品的流失和浪费现象。结合医院具体情况,相继修订了医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抗菌药物品种目录、医院处方集、麻、精药品目录、高危药品目录、相似药品目录及贵重药品目录等,健全了各项药事规章制度、标准操作流程和人员岗位职责,建立了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工作制度,完善了廉政行风建设相关的药事管理制度等。大力开展前置审方、处方点评和加强临床药学工作,加大临床合理用药监测力度,严查不合理处方(医嘱),持续降低全院药占比,切实减轻了患者用药的经济负担。
作为青浦区药事管理质控组长单位,药剂科在上海市临床药事管理质控中心的指导下,秉承质量持续改进的精神,带领全区各医疗机构不断完善医院药事管理。通过建立药事管理技术标准和举办药学继续教育学习班,提高全区各级医疗机构药品流通和使用过程的规范性和合理性,特别是特殊药品(麻醉、精神、高危药品)的管理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在区内真正做到引领带头作用。
药剂科积极开展药学教育与科研,2018年医院批准药剂科成立药理学教研室,独立开展临床药学教育,为今后药学本科教育与继续教育提供坚实基础。在药学科研方面,近年来药剂科先后获得上海市卫健委面上项目和青年课题项目、青浦区科委发展基金项目、青浦区卫健委课题项目、复旦大学医学院教育课题项目、上海市药学会医院药学基金项目及院级课题项目共计45项等。SCI与核心期刊发表医院药学专业论文数稳步增长。学科建设方面,2015年药剂科获青浦区卫健委“特色专科”建设1项和“学科带头人”培养1人次,2名临床药师入选青浦区“医苑新星”;2019年获青浦区卫健委学科带头人(提名)培养1人, “医苑新星”培养5人,先后有13人荣获青浦区卫健委业务能手称号。2017年获得青浦区第二届名师工作室(唐扣明临床药学工作室),2018年获得上海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区属)项目建设立项,并于2021年5月挂牌上海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
2013年至2018年连续6年获得“上海市临床药事管理优秀单位”称号;2015年、2019年急诊药房荣获上海市“优秀服务示范窗口”称号;2016年、2018年、2020年门诊药房三次荣获上海市“优秀服务示范窗口”称号;2021年发热药房荣获上海市药学会颁发的“优秀服务示范窗口”称号;2020年获得“上海市青年药师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上海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优秀论文”三等奖,“中国临床药师论坛”二等奖等。
普外科
普外科现有医师41人,其中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18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生研究生导师2人。科室率先在青浦地区将腹腔镜技术和内镜技术广泛应用于普通外科疾病的诊治,近三年开展了多项高风险、高难度腹腔镜技术,扩大了普外科腔镜的手术范围,双镜及三镜联合治疗胆系结石的应用属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开展内镜下治疗胆管结石(ERCP)及胃肠道良性肿瘤的内镜治疗。
(一)腔镜微创手术:先后开展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腹腔镜胆道探查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腹腔镜脾脏手术、腹腔镜疝修补手术及乳腺、甲状腺微创手术等多种微创手术,尤其开展两镜、三镜联合手术(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治疗胆系结石,积极推广微创理念、微创技术。
(二)消化道肿瘤的外科治疗:在诊治胃肠肿瘤(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小肠肿瘤、胃肠间质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全胃切除、近端胃切除、低位直肠癌保肛、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及多脏器联合切除手术的广泛开展,使消化道肿瘤的外科治疗手段不断丰富。同时,也使晚期肿瘤患者有了重获新生的机会。手术及放化疗的一体化诊疗流程,使肿瘤患者享有从首诊负责到全程负责的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
(三)肝癌、胆管癌、胆囊癌及胰腺肿瘤的综合治疗:早中期肝癌的肝叶、肝段、半肝切除术,肝癌的生物免疫及基因治疗,晚期肝癌的冷冻及微泵化疗、栓塞,肝巨大血管瘤及其它良性肿瘤切除术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胆管癌、胰腺癌根治术及减黄术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或生活质量,达国内先进水平。
(四)乳腺肿瘤的规范化治疗: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到现在的保乳乳癌根治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前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为乳腺癌患者制定个体化、规范、系统的综合治疗方案,有效提高生存率。
(五)甲状腺外科:针对疑难甲状腺病例,提供个性化、规范化的诊疗方案,从而达到良好的术后效果。采用甲状旁腺保护技术及甲状旁腺移植技术,避免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低血钙的发生。
(六)创伤重症:创伤重症是普外科的重要领域,近年在治疗严重复合伤、急性重症胰腺炎、感染中毒性休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近5年来成功申报6项市局级课题,8项区科委卫健委课题,8项院级课题;发表论文45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在市卫健委、区政府、区卫健委以及医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山医院总院的带领下,成功举办了三期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胆胰十二指肠区域疾病诊治进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泌尿外科
泌尿外科是青浦区领先学科,共有医生16名,高级职称占60%,研究生以上学历占60%。诊疗范围涵盖泌尿系统和男性科常见和多发疾病。主要由三个亚专科组成:
前列腺及男科疾病亚专科:
以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诊疗为核心,涉及前列腺癌、慢性前列腺炎等疾病。强调前列腺疾病规范化诊疗,在本市郊区率先开展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和经尿道1470纳米激光前列腺剜切术等,尤其对高龄、高危前列腺疾病的诊疗独具特色,在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方面达上海市先进水平,2020年起率先在郊区医院开展多磁共振/超声图像融合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男科主要负责男性性功能障碍、男性不育症诊治。
泌尿系结石亚专科:
科室配备了新一代体外震波碎石机、输尿管镜、肾镜、最新型EMS-V超声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钬激光、泌尿系统X线检查设备、日立彩色超声诊断仪、红外光谱结石分析系统等世界先进的结石治疗设备和手段,逐渐形成泌尿系统结石诊断、治疗、随访、预防一体化的诊疗体系。特别是多镜联合治疗复杂尿路结石效果好,清石率高,康复迅速。尿路结石手术微创化率达95%。
尿控相关疾病亚专科:
以排尿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诊治为重点。主要包括膀胱过度活动症(OAB),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复杂性尿路感染以及神经泌尿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治。目前主要开展基于尿动力学检查基础上各类疾病的诊治。尿道悬吊术(TVT,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手术微创,效果满意,根治女性难言之隐。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提高诊疗质量就诊满意度,实现医患双赢。
妇产科
妇科为上海市青浦区卫生系统领先学科,2016年成为上海市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目前共有医师16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8名、住院医师3名,硕士研究生11人,住院规培医师2名。科室开展腹腔镜、宫腔镜、阴式手术等各类微创手术,通过内窥镜可进行疾病的检查及治疗,该技术现已进入临床应用的成熟阶段,各种妇科肿瘤的规范化手术及综合治疗,特别是对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的规范化诊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开展了宫颈疾病诊治(电子阴道镜、LEEP刀)、盆底脱垂的盆底锻炼与手术等。开展围绝经期门诊,提供围绝经期保健,老年性疾病的防治等,开展计划生育咨询、无痛人流、高危人流、输卵管通液及复通术,诊治复杂计划生育并发症,开展各种妊娠并发症、合并症的终止妊娠手术。科室开展整体护理,建立整体模式病房,在保证病人医疗护理的同时还能得到心理、社会、文化的需求的关心与帮助。妇科全体医护人员依托先进的设备、娴熟的技术、温馨的服务,愿为广大妇科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014年成立妇产科教研室,科室具备教授、副教授、讲师等带教人员,具备硕士生导师及带教能力。自2010年开始承担了蚌埠医学院、南通大学医学院的本科生临床实习轮转带教工作,2013年开始承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及助理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学员轮转培训工作。2013年申请获得了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2015年成为了首批国家伊爱基金PAC项目挂牌医院。科室是国家妇科药物临床试验基地(GCP),已完成药物临床试验2项。近五年承担国家卫健委课题1项,上海市卫健委科研项目4项,区科委科研项目2项,区卫健委及院级科研项目数项,发表SCI论文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