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日历|世界卒中日】识别中风症状,把握宝贵时间——脑卒中,并非“卒”不及防!
2022-12-02 14:25:17.0
10月29日是第17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是“识别卒中早一秒,挽救大脑恢复好”,口号是“争分夺秒,挽回生命”。
每当看到关于“某IT男通宵加班后突发脑梗”“某大爷打麻将太兴奋突发脑出血进院抢救”“刚结束考试的学子彻夜狂欢,突发脑卒中,半侧偏瘫”等的新闻,总不免令人惋惜,引发这些事件的罪魁祸首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脑卒中。究竟什么是脑卒中?它的危害有哪些?生活中我们有哪些预防之策?万一发生脑卒中,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脑卒中,俗称“中风”,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的供血动脉突然堵塞或破裂所导致。其中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占85%;出血性脑卒中就是人们常说的脑出血或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属于这一类。
脑卒中,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有“四高”
发病率高: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我国总体卒中终生发病风险为39.9%,位居全球首位。近30年,我国卒中总发病率不断上升,低收入群体发病率快速增长,并出现年轻化趋势,平均每年增长8.3%。
死亡率高:2018年,中国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49/10万(死亡人数约157万),较1990年上升41%,分别为城市居民的第3位死因和农村居民的第2位死因。每6秒钟,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
致残率高:脑卒中致残率高达75%。
复发率高:我国脑卒中发病后,第一年内复发率高达17.7%,5年内复发率高达30%,且复发次数越多,病死率和致残率则越高,给患者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脑血流中断后,每延误1min,就会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脑组织及其所支配的运动、语言、认知及情感等多个功能也将同步逐渐丧失,但是,如果卒中症状能够被早期识别,患者在发病4.5小时之内被及时送达有救治卒中患者能力的(综合)卒中中心医院,得到规范的血管开通治疗,多数可以明显恢复,甚至完全恢复,健康良好的生活质量也将得到挽救。因此,及时发现卒中的早期症状极其重要,越早发现,越早诊治,治疗和康复效果也就越好。因此,我们强调“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
快速识别脑卒中的口诀
FAST快速评估
“F”(Face)脸部:让患者微笑一下,如果微笑时面部不对称,提示患者面瘫。
“A”(Arm)手臂:让患者双手平举,如果10s内一侧肢体下落,提示肢体瘫痪。
“S”(Speech)语言:让患者说一句较长的话,如果不理解、说话有困难或者找不到词,提示语言障碍。
“T”(Time)时间:上述症状为疑似卒中,请立即拨打120。
BEFAST快速识别
在FAST基础上增加了平衡障碍和视力障碍,以免遗漏后循环梗死的患者。
“B”(Balance)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不稳。
“E”(Eyes)眼睛: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
“F”、“A”、“S”、“T”同上。
体检脑血管检查正常,就不会患脑血管疾病?
在脑血管疾病中,血管因素只占其中一部分。有统计显示:1/5的脑血管疾病其实来自心脏,比如房颤,就和血管毫无关系。就算脑血管正常,还是有中风的可能!所以看病要科学,不要总是抱着侥幸心理。
得了脑卒中是不是需要每年定期输液来冲一冲血管,这样做是不是可以预防脑卒中?
一到春天或者秋天,神经内科的门诊就会热闹起来,原因是很多患者会在这段时间找到医生主动要求输液。
“大夫,我春秋两季都输液,预防血栓,你给我开药吧”“大夫,我身边的人都说春天和秋天要输液,疏通血管”。老年人中广泛流传着“定期输液可以预防卒中”的说法,这种来历不明的防病治病理论对于他们而言,有时候甚至成了一种心理依赖。很多人甚至认为卒中就是血管堵了,只要能输液,就能缓解血管的堵塞情况,能够预防卒中。如果今年没输液,就是没预防,得卒中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其实,“定期输液可以预防卒中”的观念是大错特错的,面对一脸虔诚要求输液的患者,医生都要苦口婆心地将其劝退,这是为什么呢?
在大众心目中常用的“通血管防卒中”的输液用药,一般多是活血化瘀的中药注射剂,或者扩血管的西药注射剂。不论使用上述两种中的哪一种,作用时间一般均为6~8小时,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作为辅助治疗可以短暂的治疗作用,并不可能永久地“通血管”。
盲目的“定期输液通血管”很有可能预防不成反招病。再次强调,输液不能使血管变软,也不能疏通血管、清除斑块,无法达到预防卒中的目的。想要通过定期输液来预防卒中的以老年人为多,这部分人群一般心、肺、肝、肾功能都在减退,除了要承担上述风险外,过多输液还会增加各脏器的负担,这些都可能给老年人的健康带来危险。
脑卒中是老年病,年轻人应该不会脑卒中吧?
青年脑卒中是指45岁以下成人发生的卒中(18-44岁),在我国约占全部卒中的5-15%。青年卒中的危险因素、病因很多,而且有时很隐匿,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传统危险因素在青年人群中普遍提前,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烟酒、肥胖、活动减少等。另一类是非传统危险因素,如脑血管畸形或先天发育异常(比如说烟雾病等)、动脉夹层、动脉炎、先天性心脏病(比如说卵圆孔未闭)等。
听说吃阿司匹林可以预防中风,那我们平时是不是也可以吃点提前预防啊?
临床医生推荐的阿司匹林用药是因人而异的,肯定不是任何人都能吃。因为脑卒中的防控措施是综合性的,而阿司匹林只是其中一环。在脑卒中治疗的环节里,我们需要根据病情加入降压、调脂、降糖的药物。所以这些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用,切不可自行用药或者停药。
■刘振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