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协力,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我院药剂科开展2022年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科普宣传活动
2023-01-11 14:22:11.0
抗微生物药物自问世以来挽救了无数生命,然而当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对抗微生物药物不再有反应时,也就是出现了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感染将难以控制,死亡风险增加,这也是目前全球都在面对的严峻形势。
为提高公众对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认识水平,遏制微生物耐药带来的挑战,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将每年11月的第三周定为“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今年的主题为“齐心协力,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为广泛宣传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的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和医务人员对耐药危机的认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的良好氛围,11月18日—24日,我院药剂科开展了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科普宣传活动。
通过科普宣传,改变公众对抗微生物药物使用的误区。很多人认为抗菌药是万能的,发生头疼、嗓子疼、流鼻涕、浑身酸痛等感冒症状时服用抗菌药即可,事实上感冒大多属病毒性感染,只有明确存在细菌感染时才使用抗菌药。甚至有人错误地认为,抗菌药物越新、越贵就说明疗效越好,实际上需要结合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来选用不同的抗菌药,高级别抗菌药物滥用还容易诱导细菌耐药,最后一道抗菌防线失守。此外,擅自改变用药方案,不仅会降低药物疗效,还可能增加药物的副作用,并且导致病菌产生耐药性。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遏制抗微生物药物的耐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付出努力。让我们齐心协力应对耐药,为后代保留可使用的抗微生物药物!
(本文作者:任金妹)
小儿发热一定要用抗菌药物吗?
每当家里的小朋友感冒发烧,家长们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管什么病,先用抗菌药物不会错。那么小儿发热,一定要用抗菌药物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所谓抗菌药物,是要在明确为细菌性感染时才能使用。大部分儿童感冒都是病毒性的,这种情况下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只要对症治疗就可以,包括退热,止咳化痰等。
发热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可选择多饮水、多休息、温水沐浴、使用冰宝贴物理降温等方法。
小儿常用抗菌药物的种类
青霉素类:这类抗生素相对而言较安全,如阿莫西林颗粒,但服用前需要做青霉素皮试,服用后需关注孩子是否出现皮疹或其他过敏症状。
头孢类:包括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克肟等等,这类抗菌药物也是比较安全的。
大环内酯类:最常用的就是阿奇霉素,很多孩子感冒后,如果长时间不见好转,考虑可能由支原体引起的感染,可选择阿奇霉素颗粒或干混悬剂。
需要避免使用的抗菌药物:具有耳毒性和肾毒性的氨基糖苷类,包括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对儿童骨骼生长有影响的喹诺酮类,包括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能与新生长牙齿中的钙结合形成黄色结合物的四环素类,这些药物一般不轻易使用。
小儿常用抗菌药物的注意事项
•孩子服用抗菌药物之后要多观察孩子的状态,是否出现皮疹或其他不适症状。
•抗菌药物不可随意停药,否则容易导致耐药。
•抗菌药物服用剂量按照医生开具的医嘱或仔细阅读说明书后使用,不随意调整。
•不要将成人的抗菌药给儿童服用,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如颗粒剂、散剂等。
•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给药原则。
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细菌耐药,让孩子生病时依然有药可用。
(本文作者:张嫣)
关于“抗生素”的9个谣言,你信了吗?
我们日常所说的抗生素一般指“抗细菌药物”,从广义上讲,应为“抗微生物药物”。抗微生物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细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及抗寄生虫药。耐药性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物对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感染不再起效,造成感染无法治愈、广泛传播以及死亡的风险等危害。
面对微生物的耐药情况,普通民众应该如何保护自己?让我们从粉碎药物使用的谣言开始!
谣言一:吃抗生素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新冠肺炎的罪魁祸首是新冠病毒,对于治疗病毒感染有效的药物是抗病毒药物,而网传的几个药物都是抗细菌的药物。
谣言二:输液比吃药好得快
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发挥作用,而口服药物需要经过机体的吸收才能发挥作用,从作用时间而言,输液起效相对较快,但是输液带来的危害却不容忽视。轻症感染时口服抗微生物药物即可,严重感染时才推荐静脉输液。
谣言三:消炎药不等于抗生素
消炎药可不一定是抗生素。炎症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炎症才适于使用抗微生物药物,而非感染性炎症,如哮喘患者的支气管炎症需要使用激素类等药物消炎,骨关节炎等炎症则需要非甾体抗炎药。
谣言四:感冒了,来点抗生素好得快
感冒大部分由病毒引起,感冒时可以通过血液检查来确定是否有细菌或支原体等的感染,如果有则需使用抗微生物药物,这也是为何小小的感冒也需要抽血化验的原因所在。
谣言五:是药三分毒,症状缓解赶紧停药
药物发挥作用需要时间,杀灭微生物需要一定的疗程,一般的感染性疾病需要使用抗微生物药物至体温正常,症状好转后的3-4天即可停药。而某些疾病,如急性细菌性扁桃体炎,虽说疾病相对较轻,但是为了避免发生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完全清除细菌需要连续使用药物10天。按医嘱用药至关重要!
谣言六:贵的比便宜的好
人们常说“一分价钱一分货”,那吃药是否也是如此呢?非也!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很多减轻人民群众看病负担的政策,使得很多药物的价格大大降低。所以,便宜也可以有好药!
谣言七:抗生素多吃几种好得快
对于常见的轻症感染,选择一种合适的药物即可。多种药物共同使用不仅增加了器官的负担,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可能会更多、更严重。
谣言八:外涂抗生素随便用也没关系
外涂的抗菌药膏包括莫匹罗星软膏、金霉素药膏等药物。由于使用方便,常常被人们忽视其是抗微生物药物的事实。长期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包括外用、口服、输液等,都会造成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当真正需要药物来杀灭细菌时,发现已没有疗效,出现无药可用的尴尬局面!
谣言九:抗生素坚决不能用
当机体存在微生物感染的情况下,要根据所感染的微生物种类,合理、遵医嘱使用药物,达到快速恢复,节约药品资源的目的。
(本文作者:李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