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就医指南
  • 新闻动态
  • 名医专家
  • 职工风采
  • 红十字医院
  • 文明创建
  • 健康宣教
  • 人事招聘
  • 科室介绍
  • 住培专栏

【亚专科纪实】从“心”出发 铸就生命绿色通道

2023-02-15 09:30:55.0

       走进心血管内科,办公室墙上一面面刻有“杏林春满、医者仁心”等字眼的锦旗和一封封言简情深的感谢信格外引人注意。
       2010年独立成科的心血管内科经过多年发展,科室规模逐渐发展壮大,现为青浦区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及高血压专病医联体上海市青浦分中心。科室现有医师36人,其中硕士、博士学位17人。形成以冠心病诊疗组、起搏电生理组、结构性心脏病、心衰康复组等亚专科为一体的学科体系。近两年来,科室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其冠心病诊疗亚专科更是有了蓬勃发展。
       争分夺秒 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
       2020年9月,49岁的单先生因胸痛来院就诊,到达我院后突然倒地,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经胸外按压、气管插管、电击除颤等一系列紧急处置后,患者血压70/40mmHg,心肺复苏后心源性休克。紧急血管活性药物处理后血压仍不能维持,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刘海波主任评估患者病情危重,需要立刻行急诊手术,他当即拨通了远在江苏的患者家属的电话,详细告知家属病情及具体手术方案。刘主任征得家属同意后,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IABP)支持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中见患者左主干末端70%狭窄,左前降支开口急性闭塞,回旋支中远段70%狭窄,右冠中段70%狭窄,右冠远段闭塞,成功植入支架,开通堵塞血管。由于心肌梗死导致脑灌注不足,患者术后仍处于昏迷状态,在成功闯过脑复苏、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后,最终顺利出院。出院之前,家属送来锦旗,感谢刘主任团队给了患者第二次生命。

       2022年疫情封控期间,82岁的程大爷于凌晨2:00突然出现胸闷、大汗淋漓,经休息缓解后于下午14:00再次出现胸闷,持续1小时不缓解,由120送至我院胸痛中心。来院时测血压64/31mmHg,心率39次/分,全身湿冷、嗜睡状态。心电图检查提示下壁心肌梗死,下壁导联可见Q波,提示梗死时间长。心血管内科刘海波主任团队考虑患者心梗虽已过时间窗,但仍有不能缓解的胸闷,且生命体征不稳定,需紧急手术。团队一边为患者补液扩容、血管活性药物升压、阿托品提升心率,一边积极转运患者至导管室行PCI。沉重的铅衣、多层手套及防护服明显限制了手术操作者的活动,给手术操作带来巨大的干扰。术中发现患者严重三支病变,右冠近段狭窄99%、中段狭窄70%、左室后支近段狭窄80%,左主干近段狭窄30%-50%,前降支近段狭窄50%,回旋支近中段狭窄70%,刘主任在右冠近段植入支架。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手术顺利完成,从患者入院到导丝通过闭塞血管(D2W)仅用时12分钟,术后患者胸闷症状即刻缓解。
       “近两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平均D2W时间为50分钟,最短D2W时间仅10分钟。即使是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团队也是克服重重困难,尽心尽责救治每一位患者。”刘海波说。
       紧密合作 打造高效救治网络体系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心肌就是功能”,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转运、早治疗对患者生命及预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刘主任带领冠脉团队,深入青浦区内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0急救中心,对医务人员进行现场培训30余次,建立胸痛中心微信群,24小时在线为群内一线医务人员答疑解惑,选派科内部分高级职称医师至朱家角人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对一指导工作,一系列举措提升了基层医务人员急性胸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实现胸痛中心、胸痛救治单元的全域覆盖,打造了无缝衔接、快速高效的急性胸痛区域协同救治网络网络。同时,团队积极开展科普、义诊等活动,提高广大居民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水平,对加强疾病管理、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改变健康行为、实现疾病早期预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的一个晚上,顾先生突发胸痛,他立即微信联系到心内科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顾先生的家人迅速将他送至我院急诊胸痛中心。确诊为急性心梗后,刘海波主任团队立即为他做了急诊手术,顾先生没过多久就顺利出院。回忆起自己这次惊心动魄的住院经历,顾先生直呼自己是个“幸运儿”。原来,他的母亲曾因急性心梗在我院心内科行急诊PCI术,住院期间,心内科医护团队为患者及家属及时进行了冠心病防治知识的科普宣教。“感谢心内科医护,为我们普及了很多关于冠心病防治和急救的知识,关键时刻犹如一盏指路明灯,救了我一命。” 
       2021年1月,60岁的强先生于20:15出现胸痛伴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就诊于朱家角人民医院,查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接诊医生上传心电图报告至胸痛中心微信群,心内科刘海波主任进行线上远程指导,由120快速转往我院胸痛中心拟行手术治疗。术中见患者右冠中远段完全闭塞,开通堵塞血管后,强先生胸痛即刻缓解,家属当即对刘主任团队表示感谢。
       “通过团队之间的不断努力与紧密合作,打造区内冠心病标准救治体系,提升居民对冠心病的知晓率,提高冠心病的救治率,有效减轻居民及政府负担,并推动青浦区慢性病科普事业发展。”刘海波说。
       新思路寻求新发展 科研教学齐发展
       冠心病诊疗团队始终致力于探索适合青浦地区集预防、救治、慢病管理于一体的冠心病管理模式。为了打造一支高效救治团队,全面提升临床救治能力,从最新指南解读到典型病例讨论,从术前评估到术后管理,从术式技巧探讨到临床决策能力,冠脉团队坚持每周一次业务学习,从不间断。每年一次举办国家级冠心病继续医学培训班,邀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等国内知名专家来院授课、手术演示。
       除了临床救治能力,专科的发展也离不开科研的进步。刘海波主任带领团队成员,根据冠脉团队实际情况和科研发展需求,建立冠心病病例数据库及标本库,通过与社区医院合作,成立冠心病慢病管理平台。鼓励科内医生参与各级基金项目的申报,邀请专家对申报标书进行预评审工作,鼓励科室有资质医生积极申报复旦大学教学职称。近两年,科室中标的仅冠心病相关课题就有13项,年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发表SCI论文8篇,核心期刊论文13篇。
       铅衣下承载的是患者生命的重量和家属殷切的期望,为此,冠心病诊疗团队无论凌晨还是深夜,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每天24小时随时待命,全力以赴铸就生命绿色通道。 

■宣传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地址 :上海市青浦区公园东路1158号,201700 联系电话:67009999、69719190 沪ICP备06051247号 沪卫(中医)网审〔2013〕第1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