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耳日】注意这些,可以有效避免突发性耳聋的发生
2023-04-13 09:18:29.0
2023年3月3日,全国第24次“爱耳日”的号角已经吹响。本次“爱耳日”活动以“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为主题。旨在通过“爱耳日”活动宣传,引导大众学习听力健康知识,养成科学用耳、护耳行为。
近年来,我国听力损失人数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因娱乐性噪声环境、通宵熬夜、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纪趋向年轻化。因此普及突聋知识尤为重要。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又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即在72小时内发生,且相邻两个频率的听力下降 20分贝以上的感音神经性耳聋。
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突聋的原因目前并不明确,但广泛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血管病变等因素有关。其诱因众多,多与熬夜、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睡眠障碍、KTV等的噪声刺激有关;上述致病因素累及内耳血管痉挛、内淋巴液循环时,就会导致特发性耳聋。
得了突发性耳聋该怎么诊治?
临床上,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直接与就诊时间强相关,治疗越早,听力恢复的可能性就越高。尤其应该把握住72小时的黄金治疗窗,一旦发现听力受损,一定要尽早到医院耳鼻咽喉科寻求正规的检查和治疗。确诊突发性耳聋后,一定要饮食清淡、保证睡眠、调整好情绪,积极配合临床治疗。
突发性耳聋的预后怎么样?
治疗前听力损失越严重,预后越差。其中,中青年患者的预后最好,老年人次之,儿童较差。大部分患者在积极治疗半个月后,听力可能会恢复至原来水平。但仍有一些患者短期内联合治疗后,听力可能无法完全恢复,这时候可考虑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的介入。
预防突聋该怎样做?
虽说突发性耳聋病因不明,但从可能病因诱因分析,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预防环境噪音:长期高强度声刺激易导致听功能过度疲劳,造成听力下降。
劳逸结合、减少负面情绪:睡眠不足、生气焦虑等负面情绪均有可能诱发突发性耳聋。
合理使用耳机:戴耳机应首选头戴式降噪耳机,严格遵循“60-60-60”原则,耳机音量小于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耳机不超过60min,外界噪音超过60分贝时尽量不要使用耳机。
慢性病的控制: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可降低内耳血供,造成听力下降。
忌用耳毒性药物,戒烟戒酒
其他:少掏耳朵,坐飞机、潜水时注意保护耳部,预防感染。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咽喉科急症之一,相信经过小编的介绍,大家已有所了解。请您谨记:一旦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耳闷等症状时,注意尽快前往医院就诊;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可有效避免突聋的发生。
■李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