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来袭切莫慌,科学应对是关键
2023-04-13 10:11:10.0
近期流感病毒来袭,各类中小学校、幼托机构家长群里一片谈“流”色变,风声鹤唳,各大医院的儿科门急诊忙得不可开交。家长累,医生累,孩子更受罪。流感到底是什么呢?它的症状有哪些呢?下面,就请大家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分甲、乙、丙3型。人流感常见由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其中甲型流感易引起大规模流行。北方常在冬春季,而南方全年均可以流行。
流感常以发热、头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高达39~41℃,多伴有畏寒、寒战,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也常见有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呕吐、腹痛、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症状。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典型症状。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常以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全身感染严重者,可出现肺炎、心肌炎、中耳炎、横纹肌溶解、神经系统损伤甚至脓毒性休克等并发症。无并发症者疾病转规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常需较长时间。
近期以甲型流感病毒流行为主,大部分儿童有高热、流涕、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有的儿童会伴有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痛等。有上述临床表现的患儿,及时至医院就诊,并予以流感抗原检测(鼻腔拭子采集)予以鉴别。流感抗原检测存在着个体差异,可能在病程的第二、第三天才能检测出阳性结果。
流感与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普通感冒”是指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社区获得性,主要由致病力较弱的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传染性低,症状较轻,常表现为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也可出现低热,通常几天时间即可自愈。而流感与普通感冒相比,传染性强,症状也更严重,感染流感病毒后通常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症状较轻,而高热、头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较重,且发病后易引起并发症。
日常如何预防流感?
流感作为呼吸道疾病,主要通过打喷嚏、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所以日常生活防护方面,我们给出以下建议:
◆建议接种流感疫苗,疫苗接种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推荐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及医护等重点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保持居室环境清洁,通风良好。
◆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感染流感后怎么办?
当您的孩子出现发热、咳嗽、头痛、乏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切忌自行用药。如果被诊断为流感,应当尽早隔离治疗。如流感样症状较重者,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目前首选药物仍为奥司他韦。流感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重视带来的治疗延误。家长朋友们一定对流感病毒感染提高警惕,保护孩子安稳度过流感季。
■杨胤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