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医联体建设】普及合理用药知识,提升合理用药水平
2023-06-12 14:29:09.0
为进一步提高居民合理用药水平,普及合理用药知识,2023年5月16日下午,我院药剂科根据上海市卫健委开展合理用药宣传月活动文件精神,联合青浦区练塘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练塘镇朱庄村开展了“合理用药宣传月”义诊及科普宣教活动。本次活动受到练塘镇朱庄村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东庄村80余位居民参加了此次活动。
练塘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邹云,副主任徐梅芳,练塘镇朱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尤晨颖及我院药剂科主任唐扣明参加活动。
药剂科李慧药师以“输液还是口服?药你知道”为题,向村民讲解了静脉输液和口服用药的现状、区别、危害以及注意事项,宣传合理用药信息,减少用药误区。
由医生、护士、药师多学科共同组成的义诊团队现场为村民开展用药咨询、健康义诊以及心电图、血压、血糖检测等服务。炎热的天气丝毫没有阻挡义诊团队服务的热情,医生、护士和药师耐心、细致地向前来咨询的村民现场解答相关问题,并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切实解决村民在用药上的许多问题。
本次活动是慢病患者药品安全系列科普教育活动之一,充分发挥了药师在提高居民合理用药知识普及、提升居民合理用药水平中的作用。
哪些情况下需要静脉输液?
众所周知,静脉输液是现代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家普遍认为,“挂盐水”好得快,有病治病,没病防病。在诊室里经常能看见主动要求医生开补液的患者,由于老百姓对静脉输液的认知有偏差,导致滥用现象的屡见不鲜。今天小张药师带大家科普一下哪些情况下需要静脉输液?
何谓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是指直接将药物输入静脉经血液循环迅速到达全身发挥作用的过程,因其起效快,很多患者都过度地依赖于它,导致临床滥用现象。相对于口服、肌注的给药途径,静脉输液起效快,尤其对抢救病人、危重病人争取宝贵时间。
哪些情况下需要静脉输液呢?
大出血、休克、严重烧伤:可以通过静脉输液增加循环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严重呕吐、腹泻、脱水:静脉输液可以纠正水和电解质,从而达到酸碱平衡。
不能经口进食、有吞咽困难、胃肠吸收障碍:有些昏迷状态、不宜口服的或者胃部无法有效吸收药物的患者可以选择静脉输液补充营养、提供热量。
严重感染:如细菌性脑膜炎、败血症等需要使用抗菌药物静脉输液。
严重的皮肤过敏:一旦发生严重的皮肤过敏,患者就会奇痒无比、无法耐受,此时静脉输液可能会缓解不适症状。
其他:外用药无效时需要使用静脉输液给药。
综上所述,是否需要使用静脉输液需要医生或专业技术人员在充分了解病情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有使用指征,广大老百姓也应在医生的医嘱下正确地使用药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地保障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
静脉输液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秉承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能口服不注射,能肌肉注射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在医生权衡利弊后,确认需要使用静脉输液方可使用,那么使用静脉输液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不良反应:静脉输液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热原反应和过敏反应。有些药品会发生渗漏性损伤造成局部组织肿胀甚至坏死。长时间输液会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心功能较差的患者若使用过多的补液会增加心脏负担,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的可能。
溶媒的选择:大部分药品在没有特殊说明情况下溶媒的选择不受限制,但有些因为pH值会影响药物稳定性、亦或者发生药物相互作用或存在配伍禁忌,因此溶媒的选择也十分重要。
滴速的把握:滴注的速度受患者的年龄、病情、药物性质等多方面因素决定,不能随意调节,切忌不可自行调快或调慢输液的滴速。
输液完毕后的按压时间:输液完毕后,建议在拔针处按上几分钟(3-5分钟为宜),在拔针的同时按压血管,注意按压方向应与血管平行,以此来防止出现淤青。
老百姓普遍存在一个误区,认为静脉输液可以“预防性使用”,有病治病、没病防病,不管什么毛病挂点盐水总没错。其实不然,过度地使用静脉输液不但没有意义反而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口服给药相比静脉输液更安全、经济、便利,我们在遵照医生医嘱的同时需普及大众安全用药的意识,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规范静脉输液的滥用现象,促进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药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