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单位创建 | 青医文化·科普】血糖高,可以吃粽子吗?
2023-07-17 14:09:56.0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端午节到来,家家包粽子、人人吃粽子,无处不弥漫着粽子的芳香。浓情端午粽飘香,粽子已成为大江南北的主打食品,众多“糖友”面对美食想吃又不敢吃,心中顾虑重重。那么“糖友”该怎么吃粽子呢?一起来掌握一些小窍门吧。
吃粽子前:“糖友”吃粽子前,记得注意监测一下自己的血糖。因为粽子是糯米做的,具有较高的升糖指数。如果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糖友”才能安心享用美食。
吃粽子时:尽量选择杂粮粽、杂豆粽:这些粽子存在一定的杂粮、纤维素,升糖指数较低。尽量选择个头小的粽子,避免一次食用过多。鼓励“糖友”们自己包粽子,食材和量可以自己选择,也比较放心。不要选择蜜枣粽、豆沙粽,这类粽子热量比较高,每150g相当于两碗多米饭的热量。另外,五花肉粽也不建议吃,这类粽子盐分和脂肪含量较高,不利于血糖稳定。
要当成主食,不能当成零食:粽子应在三餐时食用,夜间食用后易导致肠蠕动减慢,消化不良。每天吃粽子的量最好不超过100g,“糖友”应根据每天主食的量确定进食粽子的量。另外,粽子要等凉了再吃,这样可以抑制淀粉吸收,降低血糖。
注意进餐顺序:吃粽子前先吃蔬菜再吃粽子,这样可以延缓糖份吸收,避免餐后血糖升高。饭前进食蔬菜可以保护胃粘膜,抑制胃酸分泌,避免反酸,“烧心”出现。
注意运动:每次运动30min。可选择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时有点费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包括健步走、太极拳、骑车、乒乓球、羽毛球和高尔夫球等。
注意监测血糖: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14mmol/L,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糖友”们掌握了如上食用小技巧,节日里就能与家人一起品尝青香四溢、美味可口的粽子啦!
■盛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