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单位创建 | 亚专科纪实】用仁心护健康 用技术解“男”题
2023-07-18 16:37:35.0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泌尿外科经历几代泌尿人的不懈努力,目前是青浦区领先学科和重点专科。其中前列腺亚专科是2019年医院重点建设的十大亚专科之一。现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2名。常规开展各类前列腺疾病的手术治疗。谈到专科建设,科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学科带头人李慧峰说:“前列腺亚专科强调前列腺疾病的规范化诊疗,以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诊疗为核心,实现前列腺癌的早期精确诊断及多元化治疗。”
胆大心细解“男”题,提高老年患者晚年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前列腺增生患者逐年增加,这些患者普遍存在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或器官功能不全,手术风险大,但若不选择手术,晚年生活质量极差,部分患者需终生留置导尿。
80岁的王老先生因前列腺增生导致排尿困难长达10余年,时不时出现排尿不畅,尿淋漓、尿频、尿急、尿痛,备受折磨。今年3月,王老先生因急性尿潴留至我院泌尿外科就诊,接诊医生立即予以留置导尿,了解到老王有心脏冠脉支架置入手术史,并长期口服抗凝药物后,将其转至前列腺专病门诊就诊。泌尿外科李慧峰团队耐心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治疗方案,邀请麻醉科、心血管内科等相关科室会诊。经过充分评估和精心准备,王老先生在停用抗凝药物1周后,在全麻醉下行1470nm激光前列腺剜切术。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后第2天便停止了膀胱冲洗,第3天王老先生开始下床活动,第5天拔除导尿管后出院。
为给更多的高危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提供手术治疗的机会,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022年前列腺亚专科成功开展新技术——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该技术利用柱状水囊对因前列腺增生而受挤压狭窄的后尿道进行钝性扩张,使前列腺包膜完全裂开,增生的腺体移向两侧,从而解除患者排尿困难的症状。
83岁的钱老伯,合并慢性肾脏病3期,同时有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冠脉支架置入史。前列腺亚专科团队成功为钱老伯实施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手术过程15min,术后第一天尿管引流澄清,第2天便能下床活动,术后一周拔除尿管,钱老伯痊愈出院。
“随着前列腺亚专科标准化的建设,团队在积极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病人过程中汲取经验,制定了《高危前列腺增生诊疗规范》,极大保障了病人围手术期的安全。”李慧峰说。
新技术助力前列腺癌精准诊疗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但我国新确诊的前列腺癌病例中,中晚期患者所占比例较高,直接影响了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如何提高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率是我国前列腺癌临床诊疗中面临的重要问题。2020年,泌尿外科在上海市郊区医院率先开展MRI-TRUS(直肠超声引导下超声-磁共振影像融合)经会阴前列腺靶向穿刺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前列腺癌的阳性率。
70岁的张老伯,因发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1月余入住我院泌尿外科。入院后查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6.37ng/ml,f/t0.11),前列腺磁共振提示前列腺内腺尖部见斑片异常信号影,前列腺癌待排。前列腺亚专科团队经讨论分析后认为张老伯存在前列腺穿刺指征,决定为其施行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前列腺穿刺技术——经会阴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术(MRI-TRUS),通过多影像融合技术,在直肠超声实时引导下,对可疑病灶实施精确穿刺活检,最终病理提示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4+4=8,随后患者进行了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后尿控恢复良好,术后2月随访PSA<0.001ng/ml,达到根治目标。“感谢医生,及早发现了我的病情,我才有了治愈的机会。”张老伯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关于经会阴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术(MRI-TRUS),李慧峰介绍,其优势在于对靶区进行精准定位,相较于传统穿刺方式阳性率提高20%,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同时,也减少了患者局部疼痛、血尿、感染等相关穿刺并发症。
全程管理,个体化治疗获最佳疗效
相较于胰腺癌、肝癌等,绝大多数前列腺癌恶性度不高,因此前列腺癌患者病程长、时间跨度大。但转移性前列腺癌严重影响患者生存预后,其中很大一部分病人发展成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是前列腺癌发展的终末阶段,前列腺亚专科团队根据每位患者各自特点,及时根据PSA和影像学结果调整治疗方案,采用针对性的个体化方案。
85岁的周老伯,因腰椎骨折行手术治疗,术中考虑病理性骨折可能大,取部分组织活检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腺癌,查PSA>5000ng/ml,骨扫描证实全身多处骨转移。面对周老伯这种高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已无任何机会,因此前列腺亚专科团队制定了内分泌治疗联合化疗的方案。治疗1月左右,患者PSA迅速下降,半年后最低降至0.3ng/ml,患者骨痛症状完全缓解,生活亦能自理,家属坦言,周老伯几乎像换了个人。
年后,周老伯PSA再次升高,最高时超过2ng/ml,说明其前列腺癌已逐渐进入去势抵抗期,团队即刻为其调整治疗方案,在原有内分泌治疗基础上加用新型内分泌药物,即阿比特龙+泼尼松,治疗2个月后,PSA迅速降至0.2ng/ml以下,周老伯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
提及mCRPC阶段的治疗,李慧峰介绍,就目前而言,治疗手段仍十分丰富,包括新型内分泌治疗,紫杉烷类化疗等。但肿瘤是一种个体化差异很大的疾病,不能一概而论,药物的有效时间和有效程度也会因人而异。前列腺癌病程周期长,个体差异大,病理机制复杂,除了规范标准化的积极治疗外,全程管理可密切监测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从而实现患者的精准个体化治疗,获得最佳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以临床带动科研,以科研提高临床,不断推动团队专科建设。帮助患者进一步完善全病程管理,提供更精准的治疗策略,进一步提升前列腺亚专科临床诊疗水平。”李慧峰说。
■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