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医科普】艾滋病,防大于治
2024-01-15 16:00:49.0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艾滋病不仅危害个人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家庭幸福,还严重威胁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艾滋病传播因素复杂且广泛存在,防治工作涉及社会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更需要每个人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任。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危险性极大的传染病,是由于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亦称艾滋病病毒而引发的全身性疾病。HIV主要侵犯的是T淋巴细胞,引起人细胞免疫严重受损,继而发生条件致病菌感染、恶性肿瘤等。目前,艾滋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预防是关键。
临床症状
HIV感染后,患者经过平均6-8年的时间(潜伏期)才发病。发病前(即HIV感染者)可无任何临床表现,后期可有持续发热、体重下降、淋巴结肿大、各种感染和肿瘤等多种临床症状。
传播途径
HIV主要存在于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和乳汁等体液中,其感染和传播途径包括:
性传播:包括同性、异性性接触。
血液和血制品传播: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输入感染了HIV的血液或血制品、共用可能刺破皮肤的物品(牙刷、剃须刀、针灸针)等。
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分娩和哺乳传播。
注:HIV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弱,交谈、握手、拥抱、咳嗽、蚊虫叮咬、共用餐具、坐便器等不会传播艾滋病。
如何预防
①正确使用安全套,阻断性传播。
②拒绝毒品,不共用注射器。
③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阻断母婴传播。
④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用品。
⑤不非法贩血卖血。
⑥疑似接触HIV后,尽早规范服用抗病毒药物。
感染了HIV,该如何处置?
艾滋病毒感染虽然不可完全治愈,但如果尽早发现,且进行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的寿命已经可以接近正常人。
■谢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