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滇纪实|尽吾所能,佑吾所及
2022-08-26 14:22:31.0
山一程、水一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医疗队在党委书记刘敏、副院长朱斌的带队下,又…双…叒…叕启程前往云南,开展第十一批与第十批援建医疗队的援建交接暨大型医疗义诊活动。我们的合作仍在持续,共建不断深化,在云南医疗援助一线耕植青医文化、镌刻青医印迹、展现青医风采。
医疗专家队由骨科潘福根主任医师、心内科刘海波主任医师、神经外科刘祥璐主任医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周锋主任医师、妇产科肖江副主任医师、护理部王秀芳副主任护师、耳鼻咽喉科孙青主治医师组成。
第十一批援滇医疗队由普外科陈伟新副主任医师(队长)、泌尿外科费夏玮主治医师、放射科胡荣胜主治医师、麻醉科朱红主治医师、消化内科倪倩雯主治医师组成。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5年前,根据国家卫建委工作要求,我院开始与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人民医院的对口援建工作。自2016年5月23日,第一批医疗队奔赴昌宁,暑来寒往,一批批医疗队的接力奋斗,回忆仍历历在目。
5年10批次顺利完成任务,画上了第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第11批医疗队也开启了新一轮的征程。
从杭州萧山机场飞抵云南省保山市,再从保山市坐车到昌宁县,新开通的高速公路,似乎也在以更好更新的面貌迎接接续援建工作的开展。
蓝花楹的衬托下,我们看到了昌宁县人民医院基础设施的改善、医疗技术的提高,看到了一批批医疗队员们的努力和奉献,看到了昌宁乡亲们脸上的喜悦……我们援滇的每一步都走得如此踏实、如此坚定。“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此情可待成追忆。
“大忙人”挤出时间医疗帮扶
此次专家医疗队的组建,将这些科主任、专家组织起来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实在太忙了,每天都有很多患者等着他们诊治。骨科潘福根主任在出发前晚还在做手术,心血管内科刘海波主任出发当天一早赶到病房查房。为了不耽误病人,他特意将一些复杂的心导管手术患者提前到了出发前的一周。
5月29日,上午两批队员交接仪式暨帮扶工作座谈会、专家义诊、危重症孕产妇急救演练,下午业务授课、疑难病例查房、《名医面对面》健康科普……每位专家都想着抓紧时间多做点事。除了午饭,义诊专家队伍没有休息,坚持把最后一位义诊群众看完。
71岁的王老伯从乡下坐车翻山越岭赶来。他的女儿说,老人一直气喘,这次是专门来县医院看病的,碰上了义诊,正好找专家看看。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中山青浦分院医务部副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周锋主任医师接诊,他很快给出了一套治疗方案,并根据当地医疗情况开了药。
“从就诊家长、孩子的脸上可以察觉,初来时的焦虑和不安,害羞、胆怯,到离开时的安心、淡定,听着那一声声发自肺腑的‘谢谢’,蓦然发现,所有的疲劳一驱而散,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欣慰。”耳鼻咽喉科孙青说。
“这次义诊感触良多,因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或者到大城市发展,此次前来就诊的老人居多,为了让所有的老年人老有所‘医’,有尊严地老去,我们深感任重道远。护理部在5年多的援建中派出了多名骨干力量,希望能帮助到昌宁县人民医院提升护理内涵。”护理部王秀芳说。
21岁的小伙子在家务农时被牛撞伤,神志不清,出现了严重的颅内出血,来院后,昌宁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全力抢救,但病情仍然急剧恶化。神经外科刘祥璐主任医师刚坐上义诊台便被邀请到重症监护室查房指导,希望上海专家的到来能够给小伙找到一线希望。刘祥璐主任医师详细地查看了病史资料,又来到床边做了查体,给出了治疗的指导建议。“我给他们留下了联系方式,病人有情况可以随时联系我。”刘祥璐说。
义诊时,昌宁县人民医院的医生专门一对一的跟班学习,盼望着从来自上海的专家身上多学点医术。
从“眼中的变化”到“背后的故事”
昌宁县人民医院做为昌宁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承担着昌宁危重症孕产妇的救治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妇产科医护人员的急救能力和协调能力,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有条不紊地采取得当的措施,开展有效的急救,提高急危重孕产妇的抢救成功率,当得知此次医疗专家组成员中有第七批医疗队队长肖江副主任医师和护理部王秀芳副主任护师参加时,昌宁县人民医院医务科特地安排了一场紧张有序的危重症孕产妇急救演练,请两位专家指导,也为近期的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复审做准备。
“还记得我在昌宁援建的那段日子,昌宁县人民医院正在创建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我也是全程参与,从资料准备到抢救流程的细化,尽我所能地帮助她们,今天的这场演练让我很欣慰,虽然说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提升,但总体让我觉得这几年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颇有成效,流程规范化有了很大的提升。”肖江副主任医师说。
在昌宁县人民医院开展小讲课 6 次,教学查房 11 次;《名医面对面》科普讲座 1 场,120余人参加;病例讨论 3 例,专家大义诊 1 场,惠及群众近 200 余人次。
美景下,现实的“人间烟火”
如果人生是一场修行,帮助别人时收获的幸福使自身也获得圆满。第十批援滇医疗队正是抱着这样的初心,完成了半年的援建之旅,“收获的远远不止这半年的时光。”队长何小健说,“半年间,我们已经组建了一个‘家’,一个叫‘上海’且扎根在昌宁大地的家庭。这个家庭的血脉是上海的,这个家庭的情感是上海的,这个家庭的姿势也是上海的……总之,这个家是昌宁人了解上海的一扇窗、走进上海的一道门。在昌宁街头,我们的目标非常大啊……”言语间是一份自豪、也是一份责任。
“很多人了解到的云南,都是高高的蓝天下,四周环绕着苍茫的山,天高云阔的感觉,让人不得不心生赞叹。如果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一片片金色的油菜花,足以让人迷失,除了惊叹生命的美好,总会感到语言的匮乏以及美的窒息。走在黄色的泥土地上,看到旧式的瓦房茅屋,甚至会在恍惚之间觉得是不是到了千年之前的桃花源。
相信这是很多初来云南的游人的感觉,会被景色所折服。但,作为医疗援建的一员,过了初来的新鲜之后,才发现在仙气飘飘的景色之下的现实人间烟火,让人不由心疼。破旧的茅草屋,拍照起来很美,但是对生活在里面的一家人而言,茅屋并不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安身立命之所。所以我们觉得,既然来了就要做点什么。”何小健说,“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我们第十批医疗队尽己所能,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任务。”
只要生活中充满了爱,我们就会变得谦卑、有生气,新的希望就会油然而生,世上就会有千百件事等着我们去完成。有了爱,生命里天天都是阳光,世界也变得万紫千红。
■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