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死了”真不是玩笑话,这些防中暑知识你需要及时更新!
2024-08-19 13:39:54.0
出梅后,上海马上迎来了高温天气,气温飙升到38-39摄氏度,持续的高温很容易导致中暑的发生。中暑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然而很多人却并不重视。如何预防?如何处理?不清楚,甚至还因很多误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结果,面对炎炎夏日,“热死了”可真不是一句玩笑话,今天让急诊科医生带你重新认识一下“中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范远华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中暑并不只发生在白天,即使已经到了相对凉爽的晚间,如果所处环境相对不通风透气,热量散不出去,仍然会有中暑症状发生,切不可大意!
年老、体弱、疲劳、肥胖、月经期等因素以及既往有中暑者、酗酒者、糖尿病、帕金森、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急性胃肠炎、心血管疾病、服用利尿剂、免疫性疾病、汗腺功能障碍等都是容易中暑的人群。中暑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如果怀疑有人中暑,不要犹豫,立即开始急救措施,并迅速拨打120,寻求专业医疗帮助!“立即转移至阴凉处、快速降温、补充水分”这三点急救措施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但是要注意的是:
中暑后,应立即远离高温环境,但不宜迅速转移到温度过低的空调房内,适宜的温度为22-25℃。
用冷水擦身降温时,注意开始时不宜过冷,过冷的水可使皮肤神经末梢因突然受到冷刺激后,造成血管收缩而不易于散热,且过于寒冷的刺激还可能导致患者虚脱。
中暑后体温可能会升高,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出现障碍,一般退热药物对此无效,不建议自行服用退热药物。
愿人人都有一个安全的清凉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