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秒必争、生死时速、使命必达……这个急诊室故事跌宕起伏
2022-08-26 14:38:34.0
2021年7月17日晚十点,救护车疾驰,袁女士在右下肢麻木不适数天后,突然感觉双下肢都变得麻木并且没有办法行走,被紧急送往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急诊,急诊科医生接诊后,发现袁女士本身是位尿毒症长期腹透患者,曾有低钾血症引起相似症状的病史,经化验,初步考虑是腹透后并发的低钾血症,立刻予以补钾对症治疗,袁女士感觉下肢麻木有所好转,便留观对症治疗。
4小时后,袁女士突然感觉下肢麻木并且疼痛加剧,全身冷汗淋漓。急诊医生再次仔细检查,发现袁女士双下肢皮温冰冷,仔细一摸,动脉搏动消失了!突发“动脉栓塞”?!急诊科医生立刻呼叫超声科医生、血管外科医生急会诊,经过专科检查,初步考虑为双下肢动脉栓塞,即刻启动抗凝治疗并收治入院。
血管外科李旭副主任医师积极联系放射科,启动应急程序,紧急加做动脉CTA,在放射科大力配合下,患者迅速完成了检查。所有在场医生看了图像后,顿时一惊,患者从腹主动脉平脐部位开始发生栓塞,直至双下肢,其中右下肢更是严重到完全闭塞,是腹主动脉骑跨栓!这种动脉栓塞发病率低,但因其栓塞平面高,截肢率高,死亡率更是高达50%,唯一的治疗方法就是尽快切开取栓,恢复血供,黄金治疗期也就在发病的6-8小时内。
李旭立刻将患者检查图像发送至血管外科刘坚军副主任,刘坚军立即从家中赶到医院参与救治。患者需要立刻手术,两侧同时取栓,手术风险极高,术后可能出现双下肢的再灌注损伤、酸中毒、中毒性休克等并发症,病死率很高,且预后也未知。但如果不及时手术,患者的生命将无法挽救。
袁女士只有50岁,虽然长期病痛缠身,但对于一个三口之家来说,仍是不可或缺的母亲和妻子。“医生,你们一定要救救她,病情我们都了解,风险我们也愿意承担,只求医生全力抢救!”面对家属悲伤无助而又哀求的眼神,血管外科两位医生决定放手一搏。
术前联系麻醉科、监护室、血透中心,一切准备就绪,患者被推入手术室。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门外是焦虑的家属,手术台上是医护人员的全力以赴……原本预计3小时手术,在刘坚军和李旭二位医生的默契协作下,在麻醉科医师的保驾护航中,经过2小时的紧张奋斗,顺利结束。
术后,患者在手术医生和麻醉医师共同护送下进入了监护室,此时,监护室章美元副主任早已在此等候。完成交接后,因担心袁女士是长期腹透患者,在术后可能会出现酸中毒和败血症症状,章医生联系了肾内科杨明正主任医师。杨医生接到电话立刻到院,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及查阅化验后,考虑如果进行血透,需要深静脉置管,但患者双下肢已多发血栓,静脉置管有再发血栓风险,对今后尿毒症的长期治疗极其不利,目前应积极调整腹透次数及透析量,满足治疗需求。杨明正与监护室医生、患者家属沟通后,确定治疗方案。腹透属于专科护理,护理部王秀芳主任获悉病人情况后,立马派肾内科专科护士张晓华到监护室给予腹透技术支持。很快患者顺利完成了术后第一次腹透,同时也在麻醉复苏后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心电监护仪上,生命体征也趋于平稳。从救护车送至急诊到此刻,紧锣密鼓,整整十几个小时,医生、护士和家属终于都松了一口气。
术后第一天,患者双下肢的皮温及搏动也慢慢恢复了,身体在好转,但患者因长期慢性病的折磨心情一直很压抑,监护室孙维兰医生看出袁女士的种种不开心,每天查完房总要跟她聊上几句,缓解了她焦虑的心情。几天相处下来,袁女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放松的笑容。
目前,在血管外科、综合ICU、肾内科的通力合作下,袁女士的双下肢恢复良好,但因为右下肢缺血时间过长,造成了神经损伤,还有些麻木不适。“感谢所有医生护士,命保住了,腿保住了,我又能重返讲台了!”袁女士激动地说。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在疾病面前,一个医生,一个科室的力量是很有限的,只有多科室精诚合作,取长补短,分秒必争,才能担负起救治患者的使命和责任!
■陆渊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