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医科普】几天排便一次VS一天排便几次,哪个更危险?
2024-10-21 09:35:36.0
在如厕问题上,便秘和窜稀都让人痛苦不堪,但要说哪个更危险,这就得分情况了,小编将从各个器官受损程度以及生活质量几个方面,论述两者的区别。
肛门受损程度
便秘:如果几天不排便,大便就会进化成“金刚钻”,变得又大又干又硬,想要挤出这种便便,你就得非常用力,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便血。偶尔一两次还好,但长期这样,反复开裂的肛周皮肤形成溃疡,肛裂就会找上门。同时,因为肛管直肠的静脉充血肿大,痔疮的发病率也会大大提高。
腹泻:相比便秘时的硬核攻击,窜稀时的“一泻千里”危害也不容小觑。腹泻时,开闸“泄洪”一瞬间的冲击力也可能会损伤肛周组织,让肛门产生灼热感与疼痛感。而且过稀或水状的粪便残渣容易附着在肛周皮肤上,一旦清洁不干净,可能会让肛周皮肤饱受刺激,从而导致肛裂、肛周脓肿。
其他器官受损程度
便秘:大便无法及时排出时,在体内堆积的废弃物容易扰乱内分泌,这就可能引起皮肤暗沉、油腻甚至长痘。便秘排泄时,因为过度用力,腹压增高,也可能诱发高血压和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腹泻:拉的次数过多,人体就容易缺水和虚脱,表现为皮肤干燥、脸色惨白、虚弱无力等,而重度脱水是个危险的信号,大量水分流失和电解质紊乱,会使人神志不清、心律失常,严重时会发生猝死。
生活质量
便秘:长期便秘,会让人焦虑、烦躁。有研究称,长期便秘者的抑郁发病率高于非便秘者,这也会进一步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腹泻:长期不明原因的窜稀,同样让人束手无策。上班时带薪拉屎固然爽,但更多时候,你得无限次往返于厕所和办公室,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总的来说,长期的窜稀跟便秘,都要引起重视。一般来说,正常人排便的频率是每天1-2次,排便过程顺畅、不费劲。正常粪便性状应该是黄褐色且有形的,偶尔拉不出或拉太多也能很快恢复,但需警惕持续性的便秘和腹泻。
慢性便秘是指每周排便<3次、排便费劲、总有排不净的感觉;慢性腹泻是指每天排便>3次、排便量少、粪便呈稀水状,常常没有腹痛等征兆。
对症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在慢性腹泻和便秘问题中,最常见的病因就是胃肠功能失调。当胃肠动力不足、蠕动过慢时,食物就难以推进,易造成便秘;当胃肠蠕动太快时,食物消化不充分,水分也未被充分吸收,就易造成腹泻。平衡胃肠蠕动节奏,是治疗慢性便秘和腹泻的一个关键手段。长期受到困扰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其可通过双向调节多巴胺、胃泌素的释放,把控 胃肠蠕动节奏,让其始终保持在稳定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如因细菌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腹泻,建议联合蒙脱石散用药,并及时就医。
饮食缓解:对于慢性便秘患者来说,多饮水能促进排便,建议每天饮用2000ml的水;其次要适当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水果和谷物,膳食纤维有利于改善胃肠功能和大便性状。而对于长期腹泻的患者来说,保持充足的液体摄入同样重要(每天摄入约2000ml-3000ml的液体),例如水、运动饮料、口服补液盐等饮品,同时选择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煮烂的面条、粥等。当腹泻有所改善后,可以选择低脂流质食物,少食多餐、适当补充营养,如瘦肉泥、瘦肉粥等,之后再慢慢改为普通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食物不建议在腹泻期间食用:如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可乐)、油炸类的高脂食物、难消化的坚果、含有大量纤维的水果(如橘子)等。
■邢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