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镜”联合显身手,小创伤大获益
2025-01-08 09:54:12.0
胃肠道间质瘤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是消化道间叶肿瘤的主要类型,多见于50至70岁的老年患者,且其发生率正逐年呈指数增长。临床症状多样,受肿瘤大小、位置、与胃壁的关系及其良恶性等因素影响。
近日,普外科彭志勇主任医师接诊了一位疑似胃间质瘤的患者刘先生。胃镜检查显示,刘先生胃底后壁黏膜下有隆起(疑似间质瘤)。结合外院的PET-CT结果提示肺部可能存在转移瘤,以及患者自己的意愿,普外科彭志勇主任医师与胸外科肖祥之主任医师于11月20日共同为刘先生实施3D腹腔镜联合胸腔镜手术。
术中,医生发现刘先生左侧胃底前壁有两枚浆膜下结节,当即进行了浆膜下结节及部分胃切除。然而,位于胃后壁的肿瘤因视野不清,位置始终难以确定。彭志勇主任医师迅速联系内镜中心,请求术中胃镜协助。内镜中心郑晓主治医师随即携带床旁胃镜进入手术室。在胃镜内置光源的帮助下,彭志勇主任医师团队迅速锁定了肿瘤位置。就在准备用切割吻合器切除肿瘤时,新的挑战出现了。由于胃镜的存在和腹腔镜触觉减弱,医生难以准确夹闭肿瘤所在的胃组织。郑晓主治医师一边旋转胃镜镜身,确保其不会干扰切割吻合器,一边彭志勇主任医师调整切割吻合器角度,最终成功完整切除了肿瘤及部分胃组织。郑晓主治医师在确认胃内无出血后,拔出了胃镜。
随后,肖祥之主任医师继续进行了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手术,患者安全返回病房,且无任何不适。十天后,刘先生康复出院。
近年来,腔镜与消化内镜联合技术发展迅速,既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又弥补了单一技术的不足。这种联合技术创伤小、更精准,能够尽可能保留健康的胃组织,同时保护贲门和幽门等关键结构不受破坏,进一步拓展了微创技术的应用范围。
■郑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