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医科普】寒冷来袭,别让脑出血趁机“偷袭”你!
2025-01-10 16:19:34.0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逐渐下降,我们开始穿上厚重的冬衣。然而,对于有高血压、心脏病或者长期生活不规律的朋友来说,寒冷的空气可能悄悄加重疾病的症状,甚至引发脑出血。脑出血,顾名思义,就是脑部血管破裂,导致脑部损伤。那么,随着天气转凉,我们该如何预防脑出血的“偷偷袭击”呢?
别让血管“受凉”:为了避免血管因寒冷而“受伤”,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保持温暖。外出时增添衣物,戴上手套、围巾和帽子,避免气温骤降对身体的冲击。
别让血压乱“跳”:高血压是脑出血的头号“元凶”,尤其在寒冷的冬季,血压更容易波动。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我每天都按时吃降压药,血压应该没问题吧?”然而,寒冷气候下,身体的调节机制会变化,特别是早晨起床时,血压的波动尤为剧烈。要想控制好血压,除了按时吃药,还需要定期监测血压。此外,低盐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这些健康的生活习惯,都可以帮助控制血压。
别让怒火“燃烧”:情绪激动是脑出血的另一大诱因。当我们生气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这些对血管无疑是负担。在寒冷的环境中,再加上情绪的波动,很可能会引发脑出血。平时可以做一些舒缓的活动。比如,散步、冥想、做瑜伽,甚至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这些都能帮助缓解压力,稳定情绪。
别被懒惰“冻住”:天冷了,很多人可能会懒得出门,窝在家里享受美食,度过一个“冬眠”的季节。然而,缺乏运动不仅会导致体重增加,还会使血液循环变慢,进一步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最终可能导致脑出血。每天30分钟的轻度运动,像散步、太极拳、瑜伽这样的低强度活动,都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血管健康,降低脑出血的风险。
怀疑脑出血,应该怎么办?
如果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肢体麻木、视力模糊、半侧肢体麻木无力,言语障碍等症状,切记不可疏忽大意,可能是脑出血的前兆。当怀疑亲属发生脑出血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提供病人基本信息和症状,确保准确沟通。在等待救护车到达时,应将病人平卧,抬高头部15°-30°,避免头部活动加重出血,并保护气道通畅。解开病人的衣物,避免压迫,防止呕吐物阻塞气道。此时,切勿大声哭喊或拍打病人,也不要随意搬动或翻动患者,以免加重病情。此外,要减少环境刺激,确保患者安全,避免意外坠床。
脑出血虽然“悄无声息”,但通过保持温暖、控制血压、稳定情绪和适度运动,我们可以减少它悄悄“袭击”我们的风险。这个冬天,让我们都从心出发,保持健康,让脑出血的威胁远离我们。
■李季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