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医科普】年关临近,教您如何预防“尿酸炸弹”
2025-02-08 10:32:50.0
年关临近,家庭聚餐、公司团建,我们的餐桌上又将摆满琳琅满目的美味海鲜,各式各样的酒水饮料。然而,这不仅会引起肥胖等问题,分分钟还会招惹“尿酸炸弹”,今天青医检验就为大家扒一扒如何预防高尿酸血症?别划走,继续往下看!
尿酸是人体代谢产物之一,主要由膳食摄入和体内分解的嘌呤化合物经肝脏代谢产生,通过肾脏和消化道排泄。正常情况下,体内尿酸产生和排泄保持平衡状态。
当嘌呤等相关代谢障碍时,可能就会出现高尿酸血症。在临床上,男性尿酸正常值为149~430μmol/L;女性尿酸正常值为89~360μmo1/L。一般情况下,当血尿酸浓度大于430μmol/L时,临床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病理基础。
根据《2021中国高尿酸及痛风趋势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13.3%,患病人数约1.77亿,其中18-35岁患者占比近60%。高尿酸成为继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血脂的“第四高”。此外,长时间的工作压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不规则的作息时间以及缺乏锻炼都可能导致人体代谢紊乱,加剧尿酸产生和排泄障碍,进而诱发痛风。
面对尿酸水平高的情况,大家不必过度恐慌,但也不可掉以轻心。重要的是认识其潜在风险,进行预防。根据营养科学理论、中医食养理论和相关慢性病科学研究文献证据,在专家组共同讨论、建立共识的基础上,对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的日常食养提出7条原则和建议。
食物多样,限制嘌呤:食物中的嘌呤可经过人体代谢生成尿酸。过高的嘌呤摄入增加尿酸产生,易引起高尿酸血症。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有助于控制血尿酸的水平及减少痛风的发生。不同食材嘌呤含量和吸收利用率不同,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要科学选择食材,以低嘌呤膳食为主,严格控制膳食中嘌呤含量。
蔬奶充足,限制果糖:维生素、植物化学物等营养成分可促进肾脏尿酸排泄,起到降低尿酸的作用。建议每天多食新鲜蔬菜,推荐每天摄入不少于500g。乳蛋白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可以促进尿酸排泄,鼓励每天摄入300 mL以上的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然而,果糖可诱发代谢异常,并引起胰岛素抵抗,具有潜在诱发尿酸水平升高的作用,应限制果糖含量较高的食品,如含糖饮料、鲜榨果汁、果脯蜜饯等。
足量饮水,限制饮酒: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在心、肾功能正常情况下应当足量饮水,每天建议 2000~3000 mL,促进尿酸排泄。乙醇可增加肝脏嘌呤代谢和乳酸合成,阻碍肾小管排泌尿酸盐,也可能刺激肝脏合成尿酸盐。部分酒类还含有嘌呤,通常黄酒的嘌呤含量较高,其次是啤酒。
科学烹饪,少食生冷:少盐少油、减少调味品、清淡膳食有助于控制或降低血尿酸水平。推荐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每天烹调油不超过25~30g。对于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经常食用生冷食品如冰激凌、生冷海鲜等容易损伤脾胃功能,同时可导致尿酸盐结晶析出增加,诱使痛风发作。因此,痛风患者应少吃生冷食品。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超重肥胖会增加高尿酸血症人群发生痛风的风险,减轻体重可显著降低血尿酸水平。应从控制每日总能量摄入入手,避免过度节食和减重速度过快。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提倡适度进行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运动以每周4~ 5次、每次30~60分钟为宜,可选择对关节冲击力小或无的慢跑、走路、骑自行车、太极拳、八段锦、游泳等运动项目。
辨证辨体,因人施膳:从膳食结构、饮食习惯、生活条件等的变化来看,先天脾胃虚弱,或后天饮食失养,损伤脾胃是痛风发病的关键因素。痛风食养关键在于调理脾胃,推荐食用白扁豆、玉米须、麦芽、山药、芡实、大枣、橘皮、山楂、茯苓等。脾主肌肉,选择和缓、少量、持续的运动方式,可以使筋骨舒展,脾胃得健。
因地因时,择膳相宜: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膳食习惯差异较大。沿海地区有长期食用海产品习惯,部分地区有煲汤习惯; 内陆地区常吃畜禽肉和淡水鱼虾,蔬果类食物摄入相对较低; 高原地区常吃青稞、酥油、牛羊肉,蔬菜水果及饮水量较少。膳食习惯是诱发痛风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因地制宜,构建合理的膳食结构,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
总之,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可参考原则和示例,坚持不懈,持续培养健康饮食习惯,但不可代替药物治疗。
尿酸检测指南
采样类型:静脉血
检测时间:门诊:8:00-17:00,报告将在2个工作小时内出具;急诊:24小时开放,报告将在1.5个工作小时内出具。
报告领取:检验报告可在自助打印机处获取(位于门诊二楼电梯旁、12号窗口右侧、门诊一楼服务台旁、门诊三楼妇科旁、急诊化验室旁)。
■戴晴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