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七年
2025-04-01 13:58:15.0
晚上七点,我拨响了患者家属的电话,患者是一名学生,接电话的是患者的爸爸,我口头通知患者的肾穿特需报告已发布。肾穿是昨天做的,报告是今天拿到的。我听着家属的感谢,心里却有一丝难过。作为医生,不可太过共情患者,医生需要冷静客观的判断;但作为母亲,我却能共情到天下父母的痛楚。怎么能不遗憾呢?年纪轻轻的学生,肾脏病理却看到了大片大片的纤维化,这意味着她的肾功能已所剩无几。我们现在能做到48小时内发出肾穿报告,但患者却是到的太晚太晚了。肾病不同于肿瘤,只要早诊断早治疗,大部分肾功能是可以挽救的。而为了这个“早诊断”,肾穿小卖部足足走了七年。
犹记得2018年的夏天,当肾穿小卖部初营业时,因为不太自信所以取了个戏称“小卖部”,自己调侃自己能力当然比不得三甲大医院。渐渐的,标本越来越多,七年过去了,肾穿小卖部的标本量悄然升至郊县医院头名。似乎也是贱名好养活,小小的小卖部逐渐兵强马壮,由单独的一名医生发展到三名诊断医生,制片技术员也招揽到复旦大学的生物学博士。小卖部在做大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做强。
做强的前提,想患者所想。患者做肾穿,最想的当然是明确诊断。在过去七年里,我们诊断了许许多多罕见病例。很多抱着死马当活马医来就诊的患者,最后拿着病理诊断明确的报告离开。甚至见过最离谱的患者,因为来上海朱家角旅游,顺便做了个肾穿。啊~这,您满意就好。这样的第一步我们走了七年。
做强的核心,急患者所急。什么最急?当然是拿报告最急。那为什么走出这一步等了七年?很简单,积蓄能力。出报告的时间从七天提升到两天,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这背后是一场临床医生与病理医生通力合作的接力大赛。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临床医生必要保证患者肾穿时必需的临床血清学检测已完善,当缺乏完整临床资料时,再好的病理报告也发不出来。所幸在过去七年亲密无间的合作里,临床与病理早已走出一条完整的合作圈,它能确保肾穿病人能在肾穿时不漏掉所有必需检测。
其次,病理制片不能走回头路,它必需首次制片一击而中,不能出现制片的回炉再造。制片是一项漫长而琐碎的工作,没有时间留给重复制片。肾穿最初的制片质量极不稳定,有好有坏,甚至很多次技术员拿着白片去复旦大学肾脏病研究所请教。但经验永远是最好的老师,过去七年里我们踩了无数的坑,最后更新了脱水设备,留出了专属染色程序,并配备了博士级别的制片人才,最终打败了拦住肾穿出片的拦路虎。
但最大的拦路虎出自医生自身的诊断水平,当片子摆上桌,医生必须马上发报告。小生不才,这一步走了整整七年。发报告不是简单的1+1=2,会有很多很多的疑难病例,而留给医生查阅文献的时间不过是一晚上而已。回首来时之路,肾穿小卖部一直站在巨人肩膀上。我们的会诊专家库里有复旦大学肾脏病研究所的专家,也有华山医院肾脏病理的顶级专家。正是有了他们的托举,才有了肾穿小卖部各种疑难病例的确诊。而这一次并没有时间请教专家库的专家,我们必须单打独斗,独自迎“敌”。也因为这七年,我们一直行走在诊断疑难杂症的路上,因为简单的病例根本轮不到我们。客观来说,来到肾穿小卖部的患者都是各处求而难治的患者。因为七年里直面疑难病例的经历,当必须快速诊断时,不过是过去经验的再次复现,这一刻我无比感谢那些抓耳挠腮查文献请教业界大神的日子。正是那时的难,造就了此刻的手到擒来。
所谓,时也势也,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一步七年,我们走得很慢,也走得很稳。
■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