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时速:多学科联合的生命保卫战
2025-07-14 10:50:05.0
危机突发,糖尿病患者的生死时刻
2025年6月的一个工作日,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内分泌科住院部出现了十分危急的一幕,一位67岁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在进食午餐过程中突然出现面色青紫、剧烈呛咳的症状,监护仪显示血氧饱和度从98%骤降至62%,呼吸频率达到每分钟35次。“当时患者喉部发出典型的哮鸣音,我们立即意识到是气道异物梗阻。”内分泌科主任张敏立即启动紧急气道管理预案,科室迅速组成抢救小组,一边给予高流量吸氧及海姆立克法施救,一边紧急联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麻醉科进行多学科会诊。
麻醉科杨传信医生在尝试气管插管时,通过喉镜清晰观察到声门处嵌顿着大块未咀嚼完全的馒头碎块,于是内分泌科医生迅速联系内镜中心会诊,经过各科室医生会诊快速论证,决定采用"双镜联合"方案:先经支气管镜取出气道深部异物,再通过胃镜清理上消化道残留异物。
多学科配合,双镜联合的精密操作
患者被紧急运送至内镜中心,麻醉科创新性地采用保留自主呼吸的浅镇静方案,既保证操作顺利进行,又避免完全肌松导致的返流风险。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谷亮医生操作支气管镜进入患者左右支气管,在左主支气管取出3块直径约1cm的食物残渣,右支气管发现2块异物紧密贴附粘膜,采用异物钳精准钳除。支气管内异物取出后,发现患者会厌周围也嵌顿大量食物残渣,由于食物残渣较大,支气管镜不易取出,于是,内镜中心李明志医生操作胃镜,用异物钳取出了会厌周围的多个食物残渣,为防止患者再次反流引起误吸,遂在胃镜直视下给患者留置了鼻胃引流管持续引流。
整个过程中,护理团队与操作医生密切配合,麻醉团队动态调整镇静深度,内镜中心护士长亲自进行器械传递,抢救过程用时不到半小时,当最后一块异物被取出时,监护仪显示血氧回升至95%。
机制保障,高效协作背后的体系支撑
这场生死时速的抢救展现了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多学科协作机制的优势,在内镜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的无缝协作下,病人最终转危为安,术后转入ICU继续观察,目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这是一场多学科联合的生命保卫战,是对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多学科合作的考验与证明。这场生命保卫战,不仅得益于关键的内镜中心手术技术,更离不开麻醉科对生命体征的严密护航以及内镜中心护理团队的密切配合,是贯彻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诠释。这是我院多学科联合发展的一次助力,我院将继续以专业与热忱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邢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