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青医·身边的你】辛苦了,不回家的人
2022-08-26 21:24:50.0
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有太多人连续奋战顾不上回家
他们的不回家
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让更多人能回到温暖的家!
铿锵玫瑰,勇担责任——龚倩
凌晨3点的PCR实验室里依旧亮着灯,机器运转声、电话声、试管转运箱轮声接连不断,在这里,他们连轴转般地工作已经数不清多少个日夜,唯记得的是进舱的忙碌,出舱的倒头就睡……而她为了“小朋友们”的一口热饭、环境监控、人员调配、协调沟通操碎了心,她是科室的主心骨,深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检验科主任负担的重任,也清楚作为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在这场战疫中的重要性和使命担当,“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责任!”于是,没有时间好好休息,熬夜到凌晨已经司空见惯,每天眼神强撑着清亮,却难掩疲惫。就是这样一天又一天,全天24小时值班待命,成了一个“不回家”的人……
9635
14960
10048
17145
19264
20984
19955
……
这些每天的核酸检测人次数
便是检验科每天的答卷
道不尽的艰辛和汗水
却亦是写满的自豪和欣慰
如果说医护人员是在抗疫一线与病毒周旋的天使,那么检验科的每位“战士”则是捕获病毒的幕后英雄。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检验科主任龚倩是大家眼中没有轮休、一直在岗的“铁人”。她带领科室人员坚守岗位,认真完成每一份样本的签收、检测,无论样本来源于住院病房、发热门诊还是区疫情指挥中心送检的标本,都保持着检以求真、验以求实的严谨态度,践行着“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光荣使命。
当被问及:“以院为家,家怎么办?”时,她摆摆手笑着说:“我没有困难,孩子工作了,不用操心了,老公也很支持,父母都挺好的!”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其实我们都清楚,龚倩的实属不易!我们更清楚,检验科的实属不易!她忙碌到深夜,不忘布置安排第二天的工作,事无巨细,妥善安排;她每天操心着全科职工的安全与否,嘘寒问暖,唯独没有她自己……
驻村干部也“住村”——沈毅
3月27日下午,从白虬江结束志愿工作的沈毅刚踏入家门就接到了赵屯村书记的紧急救援:“小沈啊,村里疫情形势突然紧张,人手紧张,你能否尽快回村里啊……”听着电话那头焦急又沙哑的声音,沈毅明白,村里一定是遇到难事了。按照疫情规定在完成小区2天的封闭管理后,沈毅简单整理了几件衣服和生活用品便匆匆赶回村里。在党群服务中心,一张单人床、一张写字台组成了沈毅临时的“家”。“作为驻村指导员,一旦有防疫指令,必须第一时间响应,基层防疫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响应时速和执行力。”也因此,他便开始“留守”在村里了。
一回村,他便马不停蹄地同工作人员、志愿者、村民们并肩作战。他主动挑起了后勤保供的担子,从防疫物资、援助物资管理到村民的套餐保供等,事无巨细,周全张罗。当村里出现防疫物资短缺时,沈毅一通又一通电话地四处联系供货渠道,严格把关质量,购买补充库存,以保障一线人员的生命安全。
他积极协助村两委班子做好阳性病例所在区域的封控管理工作,与村书记一起实地勘查,划定封控区域。对于封控区内外来人口如厕问题,他建议增加移动厕所,减少东西走向的人员流动以及因如厕可能出现的交叉感染;针对核酸采样中及核酸采样后的现场消毒、阳性病例所在区域的消毒问题,在请教医院院感专家并查阅相关文件指示后,结合村里实际情况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他的建议都得到了村委的认可和接纳。
“小沈,明天要全村核酸采样……”
“放心吧,书记,采样点位设置,医护人员的工位分布,志愿者的匹配我们都已经按照要求落实了!”
“小沈,按照要求我们要定时上报核酸采样数据……”
“放心吧,书记,我们肯定能及时上报!”
“沈老师,指导一下志愿者的防护服穿脱吧……”
“放心吧,我已经到医院下载了穿脱防护服的视频,一会儿组织大家一起操练”
“沈老师,你看都晚上11点了,物资刚到……”
“放心吧,交给我吧,我会及时做好相关物资入库的”
……
就因为一句句“放心吧”的承诺,穿上防护服、骑着电瓶车穿梭在各个点位的是他,最后一个脱下防护服的也是他……。夜深了,就在值班室里睡一会,但为了保证行动迅速,他从来不敢深睡,把手机音量调到最大……在“不打样”的工作模式下,“随叫随到”成了常态。稍空下来,对家人的思念也只能全部化作微信的问候。“不是不想家,但只有“大家”好了,“小家”才会更好。医院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小区同仁的关心,都让我能更安心地扎根在一线,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抗疫工作中去。”
这群“不回家”的人
他们在不同的岗位
坚守着相同的信念
只为“疫”后春天更早到来!
■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