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室故事|青少年的“隐疾”
2022-08-26 22:49:29.0
一如往常的急诊,忙碌中参杂着监护仪和呼吸机的报警声,偶尔也有片刻的静谧,护士姐妹们或忙着书写护理记录单,或查看医嘱,坚守在各自的阵地。
一抬头迎面走来了三个人,一位身着白大褂的女士、一位学生模样的女孩、一位表情严肃的中年男子。“这是怎么了?”我放下手中的病历,问道。
穿白大褂的女士是一位校医,她回答我:“这位同学,药吃多了。”
“同学,吃了什么药?”
“帕罗西汀、氟伏沙明,各吃了10粒。”同学镇定自若地回答我,她的表情沉着、冷静,仿佛吃药的不是自己。
当班的朱老师一时没有缓过神,顺口问道:“什么药?”
同学回答说:“抗抑郁药。”
陪同的校医和中年男子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过多的言语。我们也都缄默了,没有再问下去,接下来就是医生问诊了。
“这位同学,你先坐下来,我们给你测个生命体征,你现在有什么不舒服吗?”朱老师向她招了招手,和蔼的说道。同学表现出了超同龄人的成熟,我想她一定是个优秀自律的孩子。
接诊医生下了洗胃的医嘱,她很配合地接受了洗胃,只是全程没有什么表情,比起一般的患者,这样的配合度让我们不禁心生敬畏,但更多的是心疼。
第二天早上交班时,预检的老师告诉我,昨天晚上送来了2个这样情况的孩子。看着她们稚嫩的脸庞,正值最美青春年华的她们,却有着旁人无法察觉的心理疾病,被病魔纠缠着,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很沉重。
抑郁症并不可怕,它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心理疾病,全社会要高度重视和关爱青少年抑郁症患者。
如果你身边有青少年患抑郁症,请多给她们报以灿烂的微笑,及时伸出友好之手,为她们心里多增添一束灿烂的阳光,帮助她们走出心灵的困境。
■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