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直通车029|老年人健身中的误区
2022-08-26 23:19:00.0
老年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健康长寿,生命在于运动,多数人都相信运动可以强身健体,益寿延年。当然,也有部分人觉得老人年龄大了,容易在运动过程中受伤,加上各种慢性疾病,诸如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炎等,认为老人应该避免运动,在家静养休息。也许他们会说:“乌龟不爱动也很长寿嘛!”“北大哲学系是有名的‘长寿俱乐部’,教授们做学问一坐就一整天,寿命普遍都很高呀!”
其实,人类和乌龟属于两个物种,没有可比性,乌龟之所以寿命更长是由它的基因决定。常言道:“养心在静,养身在动”。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科学研究已证明,老年人机体的结构和功能仍然存在着提高和改善的可能性,合理的体育锻炼,使机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可使骨骼与肌肉代谢加强,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力同时也增加骨的弹性与韧性,延缓骨的老化。
体育锻炼是防止和治疗骨质疏松最有效的方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延缓脑动脉硬化过程,预防大脑衰老,改善神经功能,保持耳聪目明和动作灵活。合理的体育锻炼也可提高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脂,减少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还可以改善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运动使胃肠道蠕动加强,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加速营养物质的吸收。
总之,运动的好处多多,许多专家学者在前人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运动是良医”的理念,阐述了运动所能带来的优势和必要。
老年人该如何进行安全有效的运动呢?
首先,老年人在选择运动种类时应因人而异,尽可能考虑个人的身体素质水平、自己的兴趣爱好、锻炼的目标等因素,选择的运动项目对速度和力量的要求不宜太高,对机体内部所引起的变化不应太剧烈。如散步、慢跑、有氧体操、交谊舞、骑自行车、游泳等耐力项目,也可选用我国传统养生方法,如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等进行锻炼。
其次,老年人在锻炼身体时应循序渐进,并非运动时间越长越好,运动量越大越好。有的老年人不服老,跟年轻人比高低,这是极为有害的。无数事实证明,片面地强调运动时间和运动量,对身体是十分有害的,这是运动中的误区。老人的个体差异很大,相同的运动,对于不同的人,其运动量亦有所不同;而对同一个人,亦因不同的时间而有所差异。总体而言,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上推荐中低强度而持续时间较长的锻炼方式。
一般要求锻炼时运动强度达到靶心率(jungman氏标准靶心率=170次/分-年龄),持续20-30分钟以上。每周3-4次,或隔日一次即可。有研究表明:对提高最大吸氧量而言,每周训练3次与每周训练5次的效果相同。但每周锻炼次数少于2次,常不能有效改善心肺机能。
最后,老年人锻炼身体要持之以恒,运动不是马上看到效果,不能追求“立竿见影”,它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开始要先从较轻微的运动开始,待身体适应之后,逐步增加运动量。运动前后要有过渡阶段,忽略热身运动,往往容易造成肌肉拉伤。另外,激烈运动后,避免突然坐下或躺下,这种行为会给心脏带来不良负担。
老年人锻炼身体更要掌握“度”。运动选项上,要因人而异;强度上,要量力而行;动作上,要宁缓勿急;时间上,要宁短勿长;频率上,要劳逸结合,弛张有度。
随着岁月的流逝,衰老会逐渐来临,在推迟衰老的进程中,保持青春活力的诸因素中,运动是一个积极有效的手段。正可谓:“幸福植根于健康,我们要向自己索取健康,向运动索取健康。”但健身中的误区一定要纠正,否则适得其反。
■何小健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