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日历 | 世界青光眼日】谁是视力的“小偷”?
2022-08-26 23:55:54.0
健康日历,随手打卡吧~
许多人都以为看得见,1.0,就是视力好
忽略了见的范围
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能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中间看得见,周围一片黑,
仿佛视力被悄悄“偷走”了
最后直至失明
这就是视力的“小偷”——青光眼在作怪
集满2022年全年“健康日历”海报的亲,可以兑换由区爱卫健促中心和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为亲准备的精美纪念品一份哦~~!(限10位)
这是第4款,你有几张啦?
爱眼,这些知识学起来~
为了让大家多了解青光眼知识,提高对青光眼的认识,科学防治青光眼,每年的3月6日是世界青光眼日,且每年3月的第2周,设立世界青光眼周。
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疾病,由于病理性的眼压增高,超过视神经的耐受能力,造成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以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病理性的眼压增高是诱发青光眼的主要危险因素。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仅次于白内障,白内障可通过手术治愈,而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致盲眼病,眼睛一旦受损,视力便再也不能恢复如初。
青光眼如何分类?
青光眼的种类主要有四种: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混合型青光眼。各种类型的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各不相同,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最常见的是原发性青光眼,类型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其中前者又可以再分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急性发作期症状明显,常有眼胀、剧烈头痛、流泪、畏光、视力急剧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临床上容易发现。慢性发作时没有明显的眼胀、头痛等症状,可能有一过性鼻根部酸胀,虹视( 看灯光时会有彩虹样光环),休息后可缓解。
开角型青光眼早期几乎没有任何自觉症状,病变进展到一定程度时有视疲劳,轻度眼胀和头痛,当眼压波动较大时,也出现虹视,双眼视野逐渐缩小,但中心视力可不受影响,直到晚期视功能损害严重和行动不便时才被发现,最后视力完全丧失。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就是这样悄悄地偷走了我们的视力。
青光眼会致盲吗?
青光眼是我国主要致盲原因之一,而且青光眼引起的视功能损伤是不可逆的,后果极为严重。一般来说青光眼是不能预防的,但早期发现、合理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终生保持有用的视功能。因此,青光眼的防盲必须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青光眼如何治疗?
医生会根据青光眼不同的类型及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激光和手术治疗等。
一定要注意的是:青光眼是终身不可逆性疾病,对视功能危害极大,宜早诊断,早治疗,尽量挽救视功能;降眼压用药需规范、规律、全程,不能自行减量或停药。
青光眼无论药物、激光还是手术治疗,只能控制眼压,不能一劳永逸的治愈,需定期门诊复查,监测眼压和视功能损害的进展,从而有效控制病情。
哪类人群容易得青光眼?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以下人群更易患青光眼:
▲青光眼有家族史者,发病率高于无家族史者。
▲具有前房浅、眼轴短、晶体厚、角膜直径短,小眼球等解剖特征的人群更易发生青光眼。
▲年龄40岁以上人群易发闭角型青光眼,女性多于男性。
▲高度远视、高度近视。
▲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肾炎等全身性疾病。
▲使用糖皮质激素类(尤其是局部滴眼)药物。
▲精神压力较大,负性情绪频发且剧烈变化的性格心理因素。
▲暗室停留或阅读时间过长,过度疲劳等。
▲有眼外伤史。
青光眼患者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①不要在昏暗的环境下长时间用眼,应保持光线柔和; 避免低头过久,例如看书,打麻将,十字绣等。
②避免过度劳累,可适当参加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等。
③保持稳定的情绪,切忌过分的忧虑、生气等。
④避免浓茶和咖啡,多食纤维素类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控制饮水量,每次不超过300ml,一天不超过2000ml为宜。
⑤积极控制血压、血糖,慎用会诱发青光眼发作的药物。
⑥青光眼为终身性眼病,必须规范、合理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⑦部分青光眼患者具有遗传倾向,其成年子女应定期检查。
■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