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直通车056|胸管放了半个月还在漏气,如何是好?
2022-08-23 00:35:50.0
老高是一位孤寡老人,一直跟着侄子在上海打工,他有一个不良的嗜好,那就是抽烟,从20岁开始,算起来已有40余年的烟龄。
十余年前,老高出现了活动后气喘的症状,但他并没有足够重视,直到去年因一次感冒来院就诊,被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肺部感染,同时合并肺大疱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经过积极治疗,老高肺部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当医生提出戒烟医嘱时,耿直的老高不乐意了,出院后一如既往的抽着烟。没过多久因气胸再次入院,经过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气胸吸收好转。但半年不到,气胸又再次复发,此时恰逢新冠肺炎疫情,这可让老高和他侄子犯了难,好在医院急诊从未停诊,予以再次胸腔闭式引流。可半个月过去了,肺仍旧”漏气“,没有好转迹象,老高只能整天拖着胸腔引流瓶,增加了很多不便。
胸外科会诊后,建议手术治疗。考虑到老高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多年,此次气胸又属于复发,胸腔内广泛粘连,又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内科基础疾病,手术有一定难度和风险。经过科室讨论,并详细向老高及其家属告知病情及治疗方案,最后医生拟定手术方式为全麻下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胸膜固定术,围手术期还邀请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和麻醉科共同会诊。经过术后一段时间精心治疗,老高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术后也很快拔除了胸腔引流管,随访至今,气胸未再复发。在医生的建议下,老高终于戒了烟。
关于慢支肺气肿、肺大疱
慢支肺气肿就是我们专业所说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简称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特点是由于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导致的持续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并呈进行性发展。肺大疱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肺泡腔内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互相融合,在肺组织形成的含气囊腔。肺大疱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临床比较常见的是继发于COPD的肺大疱。
气胸是COPD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产生的机制是某种原因或诱因使胸腔内压力瞬间增大,肺大疱破裂,气体通过破裂的肺大疱进入胸膜腔内,压缩肺组织,导致肺无法正常舒张和收缩,通气和换气功能受到限制,同时胸腔内回心静脉受压,导致循环障碍,心肺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慢支肺气肿、肺大疱合并气胸的患者由于本身肺功能差,另外基础疾病多,一旦并发气胸,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大,需要及时救治。
慢支肺气肿、肺大疱合并气胸的治疗
慢支肺气肿、肺大疱合并气胸患者往往由于年龄偏大,合并基础疾病多而导致治疗相对困难。目前多倾向于内科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胸腔闭式引流排气,促进肺复张,但病变的肺大疱依旧存在,潜在的胸膜腔隙没有消失,气胸容易复发。
另外,肺本身质地差,置管后带管时间普遍偏长,破损的肺不易愈合。对于长时间漏气、复发和肺大疱明显的气胸患者,采用单孔或单操作胸腔镜下肺减容术或者肺大疱切除术进行病变部位切除,同时行胸膜固定术减少术后气胸的复发。手术采用微创的方法切除病变部位减少无效通气,提高通气换气效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使得慢支肺气肿、肺大疱合并气胸的患者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气胸不再复发,生活质量也显著提高。
健康直通车专家介绍
丁彦光 副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在读博士,胸外科副主任,上海市青浦区学科带头人。擅长肺、食管、纵隔、气胸等胸部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擅长胸腔镜微创诊疗技术。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上海市卫健委项目1项,主持复旦大学教改项目2项,上海市青浦区科委项目3项,青浦区科协重点咨询项目3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丁彦光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