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心血管内科开展首例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
2022-12-01 10:08:08.0
10月9日,我院介入团队在心血管内科刘海波主任带领下完成我院首例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
54岁的缪阿姨(化名),因活动时气促在当地医院行心脏彩超检查发现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右房右室增大,中度肺高压。为摆脱气促困扰,改善生活质量,特来我院心血管内科刘海波主任专家门诊就诊。刘主任复查心脏彩超发现,患者房间隔缺损达20mm。为了改善患者气促症状,防止右心进一步扩大,刘主任在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决定为患者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10月9日,在东方医院陈法东教授的指导下,刘海波主任率介入团队成员,在DSA下为患者行经皮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患者右侧股静脉穿刺点局麻后,行右心导管检查,准确测量肺动脉压、右房压、右室压、左房压,依据房缺大小选择封堵器,术中封堵器一次性释放成功,经胸心超显示封堵器位置良好,牵拉实验提示封堵器固定牢固,封堵后无残余分流,且对二尖瓣、三尖瓣及上下腔静脉均无影响。整个手术耗时1小时,术后患者肺动脉压明显下降,无不适症状。
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心血管内科在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后续将有更多的患者从中获益。
关于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发病率居先天性心脏病之首,约10%-15%,男女之比约1:3。由于胚胎发育期心房间隔上残留未闭的缺损,导致心房水平存在分流,从而引起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异常。
病理解剖分型
继发孔型房缺:占房间隔缺损70%,又称单纯房缺,可分为中央型缺损、上腔型缺损、下腔型缺损、混合型缺损。以中央型缺损最多见。
原发孔型房缺:属于部分心内膜垫缺损,常同时合并二尖瓣和三尖瓣发育不良。
房间隔缺损的治疗
成人房缺,只要超声检查有右心容量负荷增加的证据,就应该尽早关闭缺损。目前治疗方法包括:介入封堵治疗及外科开胸手术。介入封堵术因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且患者不需要全麻(穿刺部位局麻即可),成为大多数房缺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案。
介入治疗适应症
①继发孔型房缺,缺损直径≥5mm伴右心容量负荷增加,缺损直径≤36mm的左向右分流房缺。
②缺损边缘至冠状静脉窦,上下腔静脉及肺静脉距离≥5mm,至房室瓣≥7mm。
③房间隔直径>所选用封堵伞左房侧直径。
④不合并必须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
■罗溶